桥的发展[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的发展[精选]

* 2004年 特刊 2004年 特刊 最早的桥 1   桥的发展——拱式桥 2 桥的发展——斜拉桥 3 桥的发展——悬索桥 4 拱式桥 5 斜拉桥与悬索桥 7 桥的未来 10 主办单位:世界桥梁研究会 刊名:《桥》 国内统一刊号:CN12-3456/Z 国际统一刊号:ISSN1989-0208 出版日期:2004年2月9日 编辑:《桥》编辑部 编委:叶志辉 主编:叶志辉 美术编辑:叶志辉 《桥》网址: E-mail:bridge0103@17 出版单位:人类桥梁科技出版社 国内总发行:中国人民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报刊代号:02-08 到封底 回封面 回目录 涌奔腾的水流日夜不休地冲击着岩石,毫不留情、锲而不舍地冲击着一切阻挡它们去路的地方。正是水滴石穿的道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岩石被水流冲出拱形的“桥洞”,也就是天然的岩石拱桥了。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天然形成的桥也是形式多样的。桥是路的伸延,各种各样的天然桥不断形成,为动物们服务着。人类出现后,自然形成的桥并不能满足人类不断向前的步伐。面对困难,人类毫不退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人类看到了大自然中的奇妙景象——猴子攀着长藤越过了深沟、雷电击倒大树形成了独木桥、流水穿过岩石的拱形洞等。于是,人们便展开了联想……探索者们在联想与实践中得到了成果,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形式的桥梁像雨后春笋般在世界上涌现。 作者供稿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可见桥对人类解决江河湖海对空间的阻隔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世界上最早的桥的形成,远远早于人类的诞生。奇妙的大自然凭借其鬼斧神工,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天然桥,如独木桥、藤蔓桥、岩石桥等。而这些“桥”的使用,也比人类出现早得多。   独木桥的形成十分巧合。当一场狂风暴雨正在进行时,带负电荷的云层靠近地面时,地面一棵长在河边的大树被感应出正电荷,电场逐渐增强,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树被击倒了,恰好架在河的两岸之间,就形成了独木桥。从此,不会游泳的陆上动物也能过河,河的两岸也就联系起来。   藤蔓桥的形成就更为简单了。植物的藤蔓中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藤蔓生长越过深沟形成藤蔓桥。擅长于攀缘的动物如猴子等就能通过这种桥越过险峻的深沟。   岩石桥的分布很广泛。在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区中,很容易形成天然的岩石桥。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等,容易被水切割。汹 桥的起源 桥的发展 世界名桥 桥的未来 上一页 下一页 到封底 回封面 回目录 前,竞争力明显弱于其它桥梁。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出现,使面临危机的拱桥有了希望。钢管混凝土就是在钢管内灌满混凝土,使钢管和混凝土在受压方面相辅相成,具有强度大、不容易断裂、耐高温和腐蚀、抗冲击性能好等优点,使拱桥的跨径进一步增大。钢管混凝土的理念始于1901年Sewell.J.S发表文章报导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应用情况,此后人们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就开始发展起来了。 钢管混凝土的种种优点,一直受到桥梁界的重视,并不遗余力地在工程实践中加以推广和应用,这样一来使钢管混凝土拱桥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形式也发展得多种多样,一种是内外包混凝土,包括板拱、箱拱、工字形拱肋、箱肋拱和刚架拱;另一种为内灌混凝土,包括单管、集束管、哑铃形肋拱和桁架拱。目前,世界上建成的大跨度拱桥,大多都是钢管混凝土拱桥,单是我国就已建成几百座。 这两种拱桥相比,钢拱桥的成本高,因而混凝土拱桥更受建设者 作者供稿 喜爱,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有双曲拱桥、桁架拱桥以及 一些组合体系的拱桥。其它形式的桥梁也随着科学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而拱桥却在这三种材料上停滞不 在古代,交通条件有限,人们从天然石拱桥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拱桥。起初拱桥的建造受技术限制,大多都为石拱桥。当时,石拱桥的承载能力较强,而且造型美观、建造成本低,于是石拱桥迅速兴盛起来。中国石拱桥闻名于世,历史悠久,考古学家们发现在公元前282年就已经有关于石拱桥的记载。在古罗马帝国灿烂文化中也有石拱桥的身影,公元14年古罗马建的水道桥(现位于法国)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全桥由分别有6拱、11拱、35拱的三层半圆拱组成,总长275m。中国隋朝工匠李春在河北赵县修建的赵州桥跨径为37.4m,天下独绝;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屹立在洨河上,成为石拱桥发展中的里程碑。 由于拱桥发展初期缺乏先进的生产能力,发展缓慢。直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拱桥建设随着人类科学水平的提高走上科学的道路。此时建桥不再是单靠建筑师的经验,而更侧重于科学的计算;拱桥材料也不再单单是石料。其中有钢拱桥,如1932年澳大利亚修建的悉尼港大桥和1976年美国修建的新河谷桥就是其中代表;钢筋混凝土拱桥,如1986年中国修建的万县长江大桥。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