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与课教学整合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设计 09/5
章节名称
春江花月夜
学科
语文
授课
班级
高二(10)班
授课
时数
1
设计者
李颖
所属
学校
莆田华侨中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是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赏析方法的赏析示例。通过本课的示范,意在使学生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古诗文鉴赏活动中。以此方法来欣赏先人的才华,感悟先人的情怀。同时积累一些意象的特殊含义,丰富古文知识。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结合文本及课下注解,了解诗歌大意,特别注重诗中所描写景物。
教育技术标准:运用网络资源,播放视频,使学生能置身于诗境;由学生自主从网络中查阅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自然,领悟人生哲理和美好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是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高二学生,虽然属于省一级达标校的学生,但地处农村,不曾尝试使用网络资源完成自主学习。
学生对用运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探究感到好奇和兴趣。
初始能力:
学生已初步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能够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主旨。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赏析语言的组织还不够成熟。
信息素养: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材料,但还不能熟练使用关键词来搜索。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作者生平,
作品背景
了解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美景?
理解
创作
理解: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创作:(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景象)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3、如此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沉思?
理解
分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东流水”,由月待人,想到游子思妇借月怀人的情思。
4、如何表达
游子思妇的情思?
理解
分析
“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