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讲解.ppt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讲解

《古代汉语》第四讲 射的意义 小篆 金文 甲骨文 一、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指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本来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的众多词义中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参证明的比较原始的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本义是词义的源。 比较原始:汉语历史悠久,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以前,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很难确切地考证清楚,我们所谈的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能证明的本义。 二、分析本义的方法 1、析形释义 即从分析字形入手探求本义。 从造字方法看,象形最能反映本义,其次是指事和会意。形声字的意符并不等于本义,但本义与意符有密切关系,通过意符推求本义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通过汉字形体分析寻求词的本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结构和意义密切相关,特别是甲、金、篆,比楷书离造字时代近,象形特点要明显一些、多一些,为我们分析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造字方法看,象形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意符并不等于本义,但本义与意符有密切关系,通过意符推求本义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考查本义的方法—析形释义 分析字形-豆 分析字形-象 分析字形-斤 分析字形-望 分析字形-集 分析字形-隹 分析字形-臣 分析字形-元 分析字形-祝 分析字形-众 分析字形-保 分析字形-辟bì 分析字形-示 分析字形-贝1 分析字形-贝2 分析字形-肉 分析字形-阝 分析字形-阜 分析字形-邑 分析字形-攴 分析字形-糸1 分析字形-糸2 分析字形-网 分析字形-欠 分析字形-行1 分析字形-行2 分析字形-彳 分析字形-辶 分析字形-页 分析字形-衣 分析字形-心 分析字形-隹1 分析字形-隹2 分析字形-宀 分析字形-广 分析字形-厂 通过考核文献的方法寻求词的本义 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的时候,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 所谓实际语言,就是古代的文献语言,也即“比较原始”。 探求本义,必须要有语言资料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离开语言资料,作单纯的形体分析,很容易主观臆测。 考察本义的方法-考核文献1 考察本义的方法-考核文献2 考察本义的方法-总说 常用词本义-1 常用词本义-2 常用词本义-3 二、词义的引申 引申义是一个词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意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引申义是词义的流。 引申义是由本义发展衍化而来,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总是有某种意义的关联。 1、辐射式引申 以本义为中心,向各个方面引申。 词义引申的方式-放射式 2、链条式引申 先从本义引申出直接的引申义,再引申出间接的引申义。其方式是一环套一环。 词义引申的方式-递进式 廉 堂屋的侧边(本义) →正直→廉洁、不贪 型 浇铸金属器具的土模子(本义)→ 法式、概模→ 类型、式样 3、综合式引申 词义引申的方式-综合式 格: 树木长枝条(本义)→ 栅栏→阻止→抵挡 ↓ 方格→格式、规格、格律 三、词义引申规律 词义引申规律释例-赤 词义引申规律-1 词义引申规律-2 词义引申规律-3 词义引申规律-4 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    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研究词义引申可以揭示词义的系统性,掌握词义引申的规律,收到以简驭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通过类比互证,成组成串地掌握相关词的多种意义。    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具”的本义为备办饭食,因而可引申为饭食,所以称粗劣的饭食为“草具”。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也可由备办饭食引申为泛指准备、备办。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具”在此指的是准备步兵和战车。  准备的目的或结果是齐备,因而“具”又有齐备义。再由齐备义虚化为副词,表示全部、都。如《史记·项羽本纪》“良乃入,具告沛公。” 弄清了词义引申的来龙去脉,了解其所以然,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词的有关意义了。 假借义-向 假借义-豆、云、叔 山 顶 段注:颠者,人之顶也。 韩非子:是犹上高陵之颠。 颠:人的头顶 裁:裁 衣 裁剪、删减别的事物 孔雀东南飞:十四学裁衣。 文心雕龙:剪截浮词谓之裁 。 治:治 水 治理国家、百姓 孟子:治人者食于人。 孟子:举舜而敷治焉。 —从个别到一般 道:道 路 道理、公理 荀子:天有常道。 史记:会天大雨,道不通。 际:两墙

文档评论(0)

33ggoup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