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讲稿18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过渡亚稳碳化物的转变(回火第三阶段) 1)高碳M的碳化物由低温向高温回火时的转变 高碳钢在250℃以下回火析出的均为亚稳过渡碳化物。在回火温 度高于250℃时,亚稳过渡碳化物将转变为较为稳定的χ碳化物, 其组成与M5C2相近,可用χ-Fe2C5表示。χ碳化物具有复杂斜方 点阵,呈薄片状,惯习面为{112}α’,即片状M中的孪晶界面。且 片间距与M中孪晶面间距相当。故可认为χ碳化物是在孪晶界面析 出的。χ碳化物与α’之间的位向关系为: 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时,ε和χ碳化物又将转变为稳定的θ碳化 物,即渗碳体Fe3C。θ碳化物为正交点阵,惯习面也为{112}α’, 或{110}α’。与α’相之间保持Bagaraytski关系。 θ碳化物也位于原孪晶界,呈片条状。 碳化物转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①一种是在原碳化物的基础上通过成分的改变及点阵的改组逐 渐转化为新碳化物——原位(insitu)转变。按此方式转变时, 新旧碳化物具有相同的析出位置与惯习面。{112}α‘孪晶面上的θ 碳化物就是通过这一方式由χ碳化物转化而来的。 ②新的碳化物通过形核、长大独立形成。由于新碳化物的析出, 使α的碳含量降低,故细小的旧碳化物将重新溶入α相直至消失— —独立(separate)形核长大。由亚稳过渡碳化物转变为χ及θ碳化 物是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的。低温析出的亚稳过渡碳化物均匀分布在 α基底上,惯习面为{100}α,而χ及θ碳化物则集中于M内孪晶界 面,惯习面为{112}α。 2)低碳钢中碳化物的析出 M中碳含量低于0.2%时在200℃以下碳原子仅偏聚于位错线而不析 出碳化物。这是碳原子偏聚于位错线较之析出碳化物更为稳定。当 回火温度高于200℃时,将在碳偏聚区自M直接析出θ碳化物。由于 低碳M的Ms点比较高,故在淬成M的过程中,在温度降至200℃以 前,有可能在已形成的M中发生自回火,析出碳化物。自回火析出 的碳化物均在M板条内缠结位错区形核长成。一般呈长约50~ 200nm、直径约3.5~12nm的细针状。碳化物针可以呈杂乱分布(称 为草状碳化物),也可呈规律排列成魏氏组织花样。 除针状碳化物外,自回火还将析出一些直径为3~8nm的细颗粒状 碳化物。经电子衍射证实,低碳M自回火析出的碳化物均为θ碳化 物。250℃回火时,未发生自回火的M将发生回火。在M板条内的位 错缠结区析出细针状碳化物。已析出的碳化物将长大,长度增至 250nm以上,宽度增至20nm。电子衍射证实,析出的也是θ碳化 物。除在位错缠结区析出碳化物外,还将沿板条M条界析出长约 100nm,宽约80nm薄片状θ碳化物。进一步提高回火温度,板条界 上的θ碳化物薄片在长大的同时发生破碎而成为长200~300nm,宽 约100nm的短粗针状碳化物。随条界碳化物的长大,条内的细针状 及细颗粒状碳化物将重新溶入α相。回火温度达500~550℃,条内 碳化物已经消失,只剩下分布在界面上的较粗的直径为200~300nm 的颗粒状碳化物。 3)中碳钢M中碳化物的析出 M碳含量高于0.2%,低于0.4~0.6%时,有可能在200℃以下回火 时先析出亚稳碳化物。 超过0.2%的碳将分布在扁八面体中心,能量较高,很不稳定, 将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随回火温度升高,将转变为θ碳化物, 但不出现χ碳化物。由板条M析出的碳化物大部分均呈薄片状分布 在条界。这是因为板条M的边界上存在高碳Ar膜,条界上的碳化物 大部分是由Ar分解所得。中碳钢可能有部分孪晶M,由孪晶M析出碳 化物的过程与高碳M相同。 5.α相状态的变化和碳化物的聚集及球化——第四阶段 1)回火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淬火时: M转变导致位错与孪晶等晶内缺陷的增加; 表面和中心的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及组织应力——残余应力↑↑。 零件内部的应力可按其平衡范围的大小分为三类: 在零件整体范围内处于平衡的第一类内应力; 在晶粒或亚晶粒范围内处于平衡的第二类内应力; 在一个原子集团范围内处于平衡的第三类内应力。 回火过程中,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加,晶内缺 陷及各种内应力均将下降。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有可能产生新的晶 内缺陷。但总的趋势仍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将通过回复与再结晶 等而使残余应力及晶内缺陷减少。 第一类内应力的消失 第一类内应力的存在将引起零件变形。如 零件在服役过程中所受外力与第一类内应力方向一致,相互叠加, 则还将使零件提早破坏。只有在外力与内应力方向相反时,第一类 内应力的存在才是有利的。 淬火后回火,降低第一类内应力。随回火时间的延长,第一类内 应力不断下降。开始时下降很快,超过2h后下降变慢。回火温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