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难证明系统有如下特解 (2-63) 此式表明,解是一幅值随时间线性增加的振荡响应,这隐含了随着时间的增大,解将趋于无穷。因此在工程上讲,共振是很危险的状态,一定要避免。上式所描述的共振响应特性示于下图。 图2-16 简谐振子的共振响应 有阻尼单自由度系统的总响应可由其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叠加而成。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例2-4 如图2-17所示,有两个带有偏心的质量 反向旋转,旋转角速度为常数 ,不平衡质量的垂直位移为 , 由静平衡算起。求 。 图2-17 例2-4题图 解:由题意不难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 简化为: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系统的响应为: 相角φ由(2-38)式给出。将上改写为 可得: 在这一例子中,可将无量纲比写为 的图形与 的图形完全不同,这将于稍后叙述。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例2-5 研究一种基础激振的情况。如图2-18所示: 解: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有如下形式 : 图2-18 例2-5题图 简化为: 设基础的运动为简谐运动,有如下形式 则系统的响应为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将 简写成 那么 无量纲比可写为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 振动的隔离 隔振 隔力:通过弹性支承来隔离振动源传到基础的力。 隔幅:通过弹性支承减少基础传到设备的振动副值。 隔离振动就是研究物体之间振动的传递关系,减少相互间所传递的振动量。 结构系统安装在基础上一般都垫以弹簧和阻尼器(减振器)以减少传给基础的力或减少由于基础激励而传给系统的响应,这种措施叫“隔振”。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1) 第一类隔振(隔力) 隔力力学模型 在简谐力作用下,根据单自由度系统稳态位移解,隔振器传到基础的弹性力和阻尼力分别有: 传递力幅值: 力传递率: 令: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2) 第二类隔振(隔幅) 基础作简谐运动时,系统的绝对运动传递率为: 隔幅力学模型 位移传递率与力传递率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 另外 λ> 以后,增加阻尼反而使隔振效果变坏。 λ> ,T <1,才隔振,且λ值越大,T 越小,隔振效果越好。 常选 λ为2.5--5之间。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为了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系统应当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小的阻尼。不过阻尼也不能太小,否则振动系统在通过共振区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当 时,阻尼越小传递率越低,隔振效果越好。为了减少系统通过共振区时的振幅,必须为隔振器配置适当的阻尼。由于阻尼一般很小,Tf 和Td在高频段近似为: ? 简谐振动的复指数描述 有阻尼系统的简谐激振力和在激振力作用下的响应的复指数描述,可以通过在复平面上的几何图形来说明,将(2-60)式两边对求导得 (2-64) 所以振动速度超前位移 π/2相角,加速度超前位移π相角,并且分别放大ω和ω2的因子。 据上所述,可以将方程(2-42)在复平面上绘图如图2-19,不失一般性地设A为实数。 我们知道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 图2-19说明复向量 , 与 的和与 平衡,这正是方程(2-42)所必须满足的。 图2-19 简谐振子的复平面表示 注意,整个图形绕着复平面以角速度ω旋转。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由于整个图形是封闭的,成为一个平衡系统,所以仅考虑实部就相当于将图中各分量投影于实轴上。理论上讲,投影于任何轴上都不改变系统各向量之间的关系。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 叠加原理 这里重新考虑图2-5所示的二阶线性系统。上节已经导出了系统受任意激励 的微分方程 (2-65) 在工程上,经常又将 和 分别称为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为了分析方便,引入线性微分算子 (2-66) 这样,(2-65)可简写为 (2-67)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微分算子 代表二阶系统的一个“黑盒子”,它包含了系统的所有性质,因为系统的参数 、 、 都在算子中。方程(2-67)表明,如果系统有一个输入作用于黑合子 ,则系统的输出就是 。 考虑两个激励 和 ,并设 和 分别为对应于 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