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李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2.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3.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里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
4.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5.中国古代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
A.严防奸猾商人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B.保障国家要义的征发
C.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D.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6.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己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8.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9.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1.1946年7月8日的《解放日报》上载有这样一段文字:“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段文字反映了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12.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
A.组织互助组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进行公私合营 D.建立人民公社
13.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一首民谣:“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能够降飞机,猪耳能当足球场。”这首民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以下内容与其类似的是
A.“一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个洲”
B.“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七亿神州又奋战,垃圾堆里葬群蛙”
C.“大包干,最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只要能干三五年,收的粮食堆成山”
D.“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14.“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经济恢复 B.“大跃进”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这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16.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