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分析作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体学分析作业

葛底斯堡演说的文体学分析 [摘要]:1863 年11 月19 日在葛底斯堡举行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仪式上,林肯作了演讲,对这次战争中先烈之灵表达了深切悼念,号召人民为了国家的存亡和自由平等前仆后继。演讲辞结构严谨,句式错落有致,措辞精练,语言真挚,感人肺腑。本文从文体学的句法角度来分析其文学特点。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役,也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为纪念这次战役,北方各州决定在葛底斯堡修建烈士公墓并举行一个仪式。仪式的主要演讲人是校长,当时最有名的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他的演讲稿,在仪式上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而林肯上去只讲了两分钟。271个词, 10句话,平均每句话有27. 1个词,在最短的句子有10个词,而在最长的句子则由82词构成,远远超过了英语中每句17. 6个词的词量,很好地描绘了未来的方向,以独特的令人易接受的方式激励人们不懈地奋斗。从 对演讲的统计可以看出,含词量大部分集中在每句20—30词之间,而不存在含词量在10个以下的句子,这与日常生活对话的含词量大多在10个以下的形成鲜明的对照。随着句子长度的增加,句子结构也自然的更复杂了,在构成整篇演讲词的10句话中,复合句占了9句(除第3句) ,比率高达90%之多,句子结构如此复杂是在日常谈话等交流中不常见的。此外,在短短的10句话中出现了4个动词不定式和4个动名词,这也无疑增加了句子的复杂性。在句子成分的组织上可以观察到,以主语开头的句子是7句,这样可以使读者经济便捷地抓住有效信息,同时3个以状语开头的句子的比重较日常用语有较大的增加,这样给读者设下悬念,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使整个演讲富有变化、跌宕起伏,符合其文体特征和演讲目的。 ②句子类型。演讲与日常的双向交流不同。它要求演讲者事前要进行准备使其易于理解,并具有煽动性,避免表达和理解的重复性。因此,在演讲在动词词组的运用除有简单化的特点外,在句子类型上力求趋于完整准确,并庄重可信。其中在本篇演讲中的10句话无一例外地使用了陈述句,适应了这一要求,演讲者并没有使用疑问句是为避免演讲内容可信度的降低。既然是演说词又无一例外的要求语言的文采。在此篇中林肯的语言文采就表现在他经常使用的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显示形式的整体美。这也是此篇演讲声调铿锵有力,语义丰富集中,说理有力的原因。其中的第二段是最好的例子,也是本篇的中心,共有167个词,分为5个句子,占了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二。为了使语言简练,声调铿锵,说理有力,作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把三个简单句并列在一起,不用连词,仅用逗号把它们隔开;三个并列的简单句都重复we can not,为的是强调听众的印象。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not dedicate, we cannot consecrate, we cannot hallow this ground.接下去的一个并列句也是对偶句。两个并列句使用一对反义词( note, remember/ forget)做谓语动词并各带一个以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跟着的是两个以it为形式主语,以不定式短语为真正主语的句子构成的平行结构,把对偶和层进( climax)相糅合。这两个对偶句在意义上又是递进的阐述,进一步深入,很有气势: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i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接下去是连续使用that,实际上是so tha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这又是一个对偶: That for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最后又用了三个that引导的从句,但是引导的不是状语从句而是三个宾语从句。这也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