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类型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冰川地貌类型表

冰 川 地 貌 类 型 表 类 型 基 本 特 征 冰 蚀 地 貌 ? 冰 斗 三面为陡崖包围的簸箕状盛雪洼地、由冰斗底、冰斗肩、冰斗壁和冰斗坎几部分组成,多发育在雪线附近 围 谷 (粒雪盆) 是由数个冰斗汇合而成的规模巨大的洼地,呈半圆形,三面为陡坡,坡上有时发育着冰斗。底部平坦或略倾斜,出口和幽谷相连,常残留有湖泊,又名冰窖 鳍 脊 两个冰斗或冰谷间所夹的山岭,被侵蚀而成的尖锐陡峻的山脊,又叫刃脊 角 峰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冰斗之间所夹的山峰,呈金字塔状,孤立而尖锐 冰川谷 横剖面一般为“U”字形,谷底宽平,谷坡陡峭,壁上有冰蚀擦痕和磨光面。纵剖面常成台阶状,在平面上较平直 悬 谷 冰川谷的两侧支谷高悬于主谷底之上,高差常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 羊背石 冰川谷底,冰蚀后残留的石质小丘,呈椭圆形,其长轴的方向就是冰川流动方向。两坡不对称,迎冰面为缓坡,较圆滑,有冰川擦痕或磨光面。背冰面为陡坡,坎坷不平 冰川溢口 冰川达到一定厚度时,从幽谷或其它存冰洼地向侧面溢流而形成的口子 盘 谷 多条山谷冰川,汇集于山前地带,掘蚀而成的洼地。盘谷淤填后是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储存的地方 冰 碛 地 貌 基碛丘陵 (冰碛丘陵) 冰体消融时,将所挟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缓、波状起伏的丘陵。组成物质为冰砾土,颗粒较粗,大小不一,磨圆度不同,略具层理,有冰水沉积物的粘性土夹层 冰碛阶地 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 侧碛堤 冰川两侧的堆积物、常沿冰川谷的边缘,成连续或断续分布的长堤 终碛堤 冰川的末端,堆积而成的与冰川流动方向垂直的弧形堤状高地。后期流水侵蚀可成孤丘,其组成物质有漂砾至砂层夹粘性土,具明显的粗层理 冰砾扇 (冰碛扇) 由冰川漂砾堆积成的扇形地,有的是大片冰流直接一次造成,更多的是由于多次冰川作用形成 鼓 丘 分布在终碛堤的内例,椭圆形和狭长形的小丘,其长轴和冰流方向一致,尖端指向下游,大小不等,富含粘土,无层理,有时夹有有层次的沉积物,有的鼓丘的核心是基岩 冰 水 地 貌 冰水扇 冰融水在终碛堤上冲开缺口,由冰水沉积物构成的扇形地,由砾石、砂和粘土组成,有一定的分选性和层理,含有大漂砾 冰水平原 在冰水扇外,冰水沉积物大量沉积形成的宽广平原 冰湖三角洲 冰川融化汇成冰前河流,注入静水的冰湖时形成的三角洲,多由砾石、砂粒夹粘上组成。在湖盆中则为冰湖沉积,因气候变化多形成粗细相间、层理显著的湖泥(纹泥、季候泥) 冰砾阜 平顶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土丘,边坡陡直,直径0.1~2公里,高度5~70米,靠近终碛堤成群分布,由有层次,分选好的细砂、亚粘土和卵石组成,上部常有漂砾和砂粘土盖层,冰碛物里透镜体分布于冰砾阜内部 锅 穴 圆形凹地,直径几米至几十米,个别达千米,深约数米,个别的深达50多米,由冰水沉积物中埋藏的冰块融化沉积物坍陷而成,常成群串列,与冰阜小丘同时出现,称为阜丘锅穴 冰砾阜阶地 冰川两侧融化较快,堆积着有层次的冰水沉积物。冰川融化以后,突出于冰川谷的两例,似阶地。顶部平坦、略向下游倾斜 蛇形丘 顺冰水流动方向的狭长而曲折的岗地,如蛇形,两坡对称,坡度较大(30o~40o),丘脊狭窄,丘顶平缓,高达15~30米,甚至70米,长度几十米至几十公里,组成物质为成层的砂砾,偶夹冰债层透镜体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蚀作用: 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蚀作用: 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楔作用: 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 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蚀力强。 (2)冰层移动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