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扩展资料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扩展资料2

龙之升腾-载人航天计划对中国的意义 2003年10月15日11:24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从没有仰望过星空的种族是不会产生宇航的冲动的,从这一点上讲人类是幸运的:由于地球和太阳系处于银河的边缘,四周恒星的密度远比银河中心地带低,因此无论何时地球总有一半的表面处于黑暗之中,这使得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能领略到神秘、浩瀚、浪漫的宇宙空间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跃入虚空的梦想,这种萦绕千年的梦想正是20世纪人类航天冒险的强劲动力。 载人航天是航天工程中最尖端、最复杂的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众多世界强国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对载人航天活动抱有浓厚兴趣。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集中反应了中国近年来力量与信心的增长,这种增长将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图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漫漫天途   最早的载人航天活动开始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与竞争时期,在漫长的冷战岁月里,美苏两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带有浓厚的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色彩,双方都不遗余力地想在太空竞赛中获得领先地位,以证明自己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力量方面的优越性,即使这种竞争耗尽了国家的血脉也在所不惜。这是一场漫长的、代价巨大的赌博。   1957年10月4日,苏联科学家们将刚刚试射成功的P-7洲际弹道导弹改装为“卫星”号运载火箭,用它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成就极大地震撼了西方世界,似乎一夜之间苏联的科技能力已经领先于美国。1961年4月12日,苏联使用“东方”号宇宙飞船和“东方”号运载火箭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太空竞赛方面再赢美国一局。   美国人在震惊之余,意识到正是由于政府对航天事业的轻视使自己处于下风,并立即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美国首先进行了“水星”载人飞船计划,进行了几次亚轨道载人飞行,虽说这远远比不上苏联几艘“东方”飞船的近地轨道飞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公众对政府航天计划接连失利的不满。随着1961年5月,热衷于航天竞赛的约翰·肯尼迪总统提出执行“阿波罗”登月工程,美国又发射了几艘带有技术探索性质的“双子星”飞船,为“阿波罗”工程做铺垫,“双子星”的成功意味着美国在科技与财力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而同一时期,在完成“东方”飞船发射计划后,苏联的航天技术官员们认为应脚踏实地地发展空间轨道站,以实现宇航员的长时间在轨,但苏联领导层尤其是赫鲁晓夫更看中发射宇宙飞船的政治意义,在他的要求下,苏联航天部门发射了2艘“上升”飞船,其中上升2号的宇航员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太空行走。接着,苏联也秘密地开始了自己的登月计划,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美国的阿波罗-土星系统如出一辙,为此研制了一种勘与美国土星5号火箭相媲美的H-1巨型火箭,但这种火箭在4次试射中惨遭失败,使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最后夭折。而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则进展基本顺利,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地登陆月球,标志着美国在登月竞赛中大获全胜。   进入1970年代,美苏关系开始逐渐缓和,双方也在反思一个问题:那种只追求政治利益的航天活动是否有真正价值。1975年,一艘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与苏联的联盟飞船在太空轨道进行了对接,这标志着双方对抗性的太空竞赛告一段落。在整个70年代,双方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具有实际科技经济意义的深空探索和建设空间站上。   首先苏联从1971年开始,接连发射了7座“礼炮”系列空间站,开创了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生活工作的先例,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86年苏联又发射了新一代空间站“和平”号,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空间站为宇航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接待了数以百计的宇航员进站工作,并创造了人类在太空连续生活时间的纪录,在其近20年的运行过程中一直是苏联/俄罗斯大国尊严的象征。   美国在70年代初也发展了自己的“天空试验室”,但由于发射时出现的意外,使“天空试验室”一直带伤运行,在它短暂的生命周期中只接待了3批宇航员,但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科技研究成果。   为了支持大型空间站的运转,需要不断地发射载人和运货航天器前往空间站,苏联采用的是发射一次性飞船的方法,这种方法耗资巨大。因此美国从1972年开始研制一种使用灵活、费用低廉的天地间往返运载器--航天飞机,作为未来大型空间站的运输工具。1981年4月12日,在加加林首次遨游太空20周年的纪念日,美国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是人类太空事业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因为从理论上讲,即使是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普通人也可以搭乘航天飞机飞上太空,而且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一时间,世界上出现了航天飞机热,英国、德国、日本、欧空局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计划,1988年苏联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