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水利工程的思考张志华
学号:2011111083
古代水利工程的思考
学院名称: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地理)
年级班别: 2011级研究生
姓 名: 张志华
指导教师: 黄华芳
2011年12月
古代水利工程的思考
张志华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000)
摘要: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发达的封建中国,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中国传统水利与地理环境的联系非常紧密,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展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发挥了巨大的功能和效应。其中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值得我们现代水利工程借鉴。
关键词: 传统水利特征 环境演变 经济发展 水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水利文化价值
The thinking of anci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Zhangzhihu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lleg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Abstract :In ancient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has a long history.It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in agriculture developed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On the basic of the anci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maximize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t played a huge function and effect. Which contains harmonious thoughts of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itcan be regarded as an example for our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Kay words: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culture harmonious thoughts of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Culture value of water conservancy
引言:中国幅员辽阔的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很大程度是农业文明的发展促成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同时,水文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国古代有不少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如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鱼嘴与其上游的百丈堤及其下游的内、
外金刚堤联合作用,可自动将岷江上游的
水流,按照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
“外四内六”的比例,分引入灌区,其工
作的原理,满足弯道水流“大水走直、小
水走弯”的规律;而鱼嘴的位置,便是处
于水流中泓线左右偏转的一个临界点上,
这也是历史上鱼嘴位置屡有变迁的原因之
一,目的就是要适应不同时期上游来水条件
的变化。
飞沙堰位于内金刚堤与人字堤之间,其
堰顶高程较这两堤为低,当内江水量超过需
要时,水便会从堰顶溢入外江;同时,飞沙
堰筑成微弯的形状,与其上游的内江河段形
成一微弯的河道形态,水流挟带的泥沙在弯道环流作用下,从凸岸的飞沙堰顶翻出,进入外江。飞沙堰的工作原理符合弯道环流中凹冲凸淤的水沙运动规律,飞沙堰与宝瓶口的布局满足“凹岸引水,凸岸排沙”的条件。
宝瓶口是都江堰灌区的总取水口,也是都江堰枢纽中起控制引水量作用的工程,它与鱼嘴、飞沙堰巧妙配合,能自动稳定进入灌区的水量,以达到枯水期或枯水年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丰水期或丰水年不致使灌区水量过多、泛滥成灾的目的。
以鱼嘴、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