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011课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2011课堂

第四章 古书阅读的相关常识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一、今天阅读古书为何要参阅前人旧注? 二、前人旧注称作“传”“注”“疏”“笺”,各有什么意思? 毛亨《毛诗故训传》 郑玄《周礼注》 贾公彦疏《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尚书.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诗》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梁传晋.唐.杨士勋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楚辞·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洪兴祖注:“踥蹀,行貌。”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蚩蚩,敦厚之貌。” 4、犹 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注释的词和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这种“犹”字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例如: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朱熹注:“直,犹但也。” 《孟子·梁惠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5、之言 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也就是所谓“声训”。例如: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说文》:“莞,艸也。”段玉裁注:“莞之言管也。凡茎中空者曰管。莞盖即今席子草,细茎,圆而中空。郑谓之小蒲,实非也。” 《白虎通义》:“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商,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固有其用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行曰商,止曰贾。” 6、读为 读曰 读若 读如 这几个术语都可用来注明音读。 “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既注音,又释义。例如: 《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汉书·成帝纪》:“百姓罢劳。”颜师古注:“罢读曰疲。” “读若”和“读如”的作用主要是拟音,但有时也可以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淮南子·原道训》:“犹錞之与刃。”高注:“錞,矛戈之錞也,读若顿。” 《吕氏春秋·至忠》:“非怒王,则疾不可治。”高注:“怒,读如强弩之弩。” 六、参阅前人旧注应持正确的态度 参阅古书的旧注,一定要对旧注采取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可盲目地信从。这是因为: 1、旧注的作者从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观点出发,往往歪曲原文的思想内容。 2、旧注有的取舍无方,有的又固执保守,死守“师法”,以讹传讹。 3、旧注对词义的训释常常主观武断,牵强附会。 第二节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一、先秦时代,姓与氏有何区别? 1、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先有姓,后有氏。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guī]、姞[jí]、妘、婤、姶[è]、?、嫪[lào]之类是也。 姓是一种族号,是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通志·氏族略》: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一《原姓》《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盖三代以前,姓与氏分汉魏以后,姓与氏合 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 知罃(春秋时晋国大夫) 羊舌肸(春秋时晋国大夫) 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如: 西门豹 百里奚(春秋时楚人) 以官名或职业为氏,如: 司马穰苴(春秋时代齐国军事家) 卜偃(春秋时晋国人) 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如: 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 四、上古时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那么女子是如何称姓的呢? 1、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2.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 齐姜 晋姬 3.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例如: 秦姬 芮姜 4.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 赵姬(赵衰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5

文档评论(0)

lisuf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