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精选]
符号互动论
一、符号互动论概述
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不是分离的结构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它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于互动之中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约束控制。前者是行动动力,后者是行动方向。A 人类集体的一面,最广泛的意义。
B 直接的交流,交谈和有具体对象的同情。
C 增进集体福利,如把犯罪看作是反社会行为时。
(2)初级群体是人性的养育所(primary group):
个人与社会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个人是通过初级群体而学习,走向社会的,初级群体是指成员间有面对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是一个直接的,自然的关系世界。包括家庭,儿童的游戏群体,年长者们的邻里和社区群体。这些群体交往密切,产生人类合作与友爱,同情心等人性的养育所。在初级群体中,未成熟的和自私的人逐渐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愿望,并适应先人后己的社会生活,跳出个人的小圈子。
在其他交往形式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是为了通过相互调适求得个人的最大利益,其他人存在的价值在于获得自我的利益。
初级群体产生了个体成功,社会统一,以及自由等必不可少的思想产生了有关的忠诚,真理,服务,友善等思想,可以扩展到社会,社会的完善随成员的完善而完善。人的发展包含着人的同情心的不断发展,从家庭到区域共同体,国家和世界共同体,米德认为他的乐观主义和有点浪漫主义色彩的唯心主义。
库利的初级群体对社会学的影响颇大,齐美尔也研究了小群体。
(3)“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
詹姆斯的“自我”,物质我,精神我,社会我,抽象我。库利的社会自我有以下四点:
①“社会自我”是一种感觉与意识,人的肉体是“自我”的有形的附着体,在应用“自我”时,并不是很经常相到肉体,“自我”主要指的是观点,目的,愿望,声明等。
②“社会自我”是一种社会的事实,经验自我,能用日常观察来证实和理解的自我。可以设想自我有一种真是,重要,但并不是很难理解的意义。库利把个体关于自我的感觉与意识看作为一种“社会性”的事实,而不是纯粹个人的属性。
③“社会自我”是一个发展过程,个人从出生就具有某种模糊但充满活力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是通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中而实现的。“只有在人间,人才能认识自己,只有生活才能教会人去认识自己”。个人所在的各种群体不断地培育自我。
④“社会自我”是一种镜中自我,以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而认识自己,也即想像自己是如何出现在他人的意识中。这种自我感觉决定于对想像的他人的意识的态度。
A 对别人眼里自己形象的想像。
B 对他人对这形象的判断的想像。
C 某种自我感觉,如骄傲或耻辱—能动的反应,思维的把握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理论
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不适用于人类行为,过于简单化,中间有一个主观定义的过程。人们的反应是主观定义的反应,而不是对刺激的物理属性的反应。由于主观定义是人作出的,因此对相同的环境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因人而异。
“托马斯定理”:如果人们把一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在结果上就是真实的。如果一个人被别人认为是不受社会欢迎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按符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选择题100道.docx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研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中的应用.docx VIP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pdf VIP
- 数学教案_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教学设计.docx
- GZ-2022062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正式赛卷完整版包括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docx
- 信息技术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二年级下册粤教版(主编:徐长发)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教师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新.doc VIP
- (word精品)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诊断考试(一诊)数学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