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示范教案1(第5课三大改造)[精选]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家引导小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三大改造前后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改造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所占的地位: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教学重点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难点
公私合营
●教学方法
1.讲解分析法。在三大改造的必要性的教学中,适用此法。
2.比较法。在三大改造成就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此法。
3.例证法。用事实说话,这是本课内容的一个特征,举一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
4.课后调查法。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体会、理解当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
[导入语示例二]请看下面投影。
[投影显示]
同学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生产计划。这个计划从1951年开始制定,经反复修改,从1953年开始执行,截止到1957年年底完成。它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工业的初步体系,五年的建设规模为427亿元人民币。到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92亿元人民币。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每年增长4.5%,其中粮食每年增长3.5%。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偏重于基础工业建设,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邮票的图案即反映出这一特点。邮票的主题为“交通运输”,图案是飞机在蓝天飞翔,火车在跨越大桥,桥下鸣着汽笛的轮船在航行,表现中国交通运输业蒸蒸日上。右边是沈阳无缝钢管厂的产品,也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表明了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那么,在工业化起步的过程中,资金、原料、劳动力等工业化必需的因素由什么来提供呢?怎么样解决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矛盾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最终保证了工业化的正常进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的我国农村经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概况。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看书的内容,复述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状况。
[学生复述]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引导]怎么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学生回答]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讲解]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力量非常薄弱,又是小商品经济,它们的生产受到市场流通和交换的制约,这就决定了个体农民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定,多数人贫困破产,少数人发财致富,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新中国土改后的农村,很快出现的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也正是小农经济的必然趋势。再加上农村中资本主义势力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地主富农仍然占有大部分土地,雇佣工人相对较多。
[投影显示]
据浙江省嘉兴县高照乡的调查,全乡有雇农144户,占总户数的21.79%,出现了长工、月工、短工、牧童等。此外还有外籍雇工114人,牧童35人。当然,有些人乘人之危进行放高利贷剥削也加剧了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据1954年的调查,龙游下范二村,90户农民经济条件下降的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