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里米亚历史
克里米亚历史: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战火
2014-04-17 14:46:34
克里米亚似乎无法逃脱它的宿命:政治上、历史上、军事上……这片貌似娴静之地似乎永远处于争端之中
克里米亚是个遥远的名字。
但它却从未处于长久的平静。
这里最先被凯尔特人(今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占领,接替他们的是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希腊人随后抵达,之后的征服者是罗马人。在前仆后继的占领者名单上,还有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尔人、可萨人、钦察人和蒙古人。18世纪后半叶,它开始了长久地归属于沙俄的历史。
它不过是个小岛。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靠着北部一条几公里宽的窄长地峡,它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东部则是庞大的俄罗斯版图。
坐落在半岛南部的克里木山脉将克里米亚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北部是干冷、荒凉的平原,除了几座无人问津的斯泰基人坟墓,鲜有值得流连与参观的文明。南部则是温润、繁荣的黑海之滨,不仅如此,克里木山脉的存在,还使之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高地,其高大险峻的灰白色悬崖,更为平静的黑海之水添了些许指点江山的英雄气概。
这也成就了克里米亚的重要价值。
对于俄罗斯而言,几百年来,黑海都是其通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并由此遏制与克里米亚隔海相望的土耳其,之后南下地中海、印度洋,直至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地区。沙皇叶卡捷琳娜则直率地将克里米亚描述为“俄国和土耳其领地的钥匙”“当它属于土耳其时始终是危险的,当它属于俄国时,俄国的安全就可靠而稳固,亚速海和黑海也会处于俄国的统治下。”
克里米亚因此也成为俄土战争中争夺的重点。1768年和1787年,通过两次对土作战,叶卡捷琳娜先是强迫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继而迫使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国,夺取了自彼得一世以后,俄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继而建立了陆路直通欧洲心脏、水陆直通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对此,这位德国公爵的女儿曾不无骄傲地说:当初,我只身一人远嫁俄国,两三套连衣裙,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就是我的全部嫁妆;而现在,波兰、克里米亚汗国和黑海就是我送给俄国最好的嫁妆。1783年,黑海舰队正式建立,并将基地建立在克里米亚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尔。
但即便在荒芜的北部地区,分裂与争议仍在以另一种形式表达。
两条相互交叉的铁路在克里米亚北部地区十分显眼。一条来自乌克兰首府基辅,沿着半岛的东北部由西至东通向刻赤;另一条则来自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从半岛中间由北向南,纵向经过克里米亚的首府辛菲罗波尔,直抵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一条代表着现实,另一条则寓意着历史。
沿着从辛菲罗波尔到塞瓦斯波托尔的铁路,一路穿越险峻的克里木山脉,似乎就在一步步经过克里米亚数百年来的历史,金帐汗国的王庭,沙皇的征战,鞑靼骑兵的铁蹄,苏联红军的浴血奋战,鞑靼人被流放的征途……
一切都随着铁路穿越群山,呼啸而逝,几乎是一瞬间,黑海就铺展在眼前。
似乎是有意对抗对它的命名,黑海海水清澈明净,湿暖宜人。事实上,黑海并非是以颜色命名,而是方向。早期在克里米亚建立殖民城邦的希腊人,习惯用颜色来表达方向:黄色为东,红色为西,黑色为北。黑海之意,实为北方之海。
塞瓦斯托波尔共有9个海湾,周围群山环抱,避风条件优越,航道水深94至107米,码头水深64至76米,经年不冻,是难得一见的天然良港。整个塞瓦斯波托尔市依山而建,面朝大海,背靠峻岭,坚不可摧。
即便如此,塞瓦斯波托尔也曾被两次彻底摧毁。
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作战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塞瓦斯波托尔市被围城达11个月,攻守双方十数万士兵死于城下,全城近乎被夷为平地,俄罗斯的海军灵魂科尔尼洛夫与英法联军的两任主帅圣阿诺德、拉格伦皆命丧于此。 第二次是在二战中。德军企图夺取塞瓦斯托波尔,以控制整个黑海。战争最后,克里米亚大部分区都被攻克,塞瓦斯托波尔成为孤岛,德苏两军在此反复拉锯,苏军以无比的勇气和韧性,在这里坚持了250天。
苏军最终胜利了。但也永久地改变了克里米亚的人口结构。
鞑靼人曾是克里米亚的主要居民。被俄国吞并后,鞑靼人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迁徙,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占克里米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人口则以俄罗斯、乌克兰族为主。 1944年,斯大林以鞑靼人“与德国占领军合作”为名,宣布将所有鞑靼人驱逐出克里米亚领土。三天之内,鞑靼族人无论男女老幼,一律被塞入拥挤的闷罐车,在通往中亚流放地的过程中,饥饿与疾病夺去了这个民族近半数的人口。
直到1989年,叶利钦签署的一项法令,承认斯大林驱逐鞑靼人到特殊定居点的行为构成了种族灭绝,鞑靼人终于获准得返家园。但克里米亚的面貌已被彻底改变了。如今,克里米亚岛的俄罗斯族人是主要人口,占60%,乌克兰族占25%,鞑靼人只占12%。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军事功能,克里米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