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其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社会行为其理论

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 助人行为有隐蔽的个人利益。帮助他人获得的报偿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比如,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友谊等属于外部报偿;为了解除内心的烦扰、为了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等属于内部报偿。 移情是真正的利他主义的根源。 巴特森(1981)进行的唤起移情感的研究,旨在区分开为减轻自己烦恼的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纯粹利他主义的动机。 自我聚焦的苦恼和他人聚焦的移情。后者才会产生真正的利他主义。 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 (二)社会规范理论(Social Norm Theory) 1.互惠规范 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各种社会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人应当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们。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及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人的长期影响,使人都获得了报答别人善意和帮助的观点。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三、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很小的时候是没有利他行为的,助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这一观点得到道德发展理论的支持。 皮亚杰 柯尔伯格 一般认为,6-12岁是助人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范围、内容的变化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自我中心转向互惠是一致的。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方面以道德认知发展和移情能的能力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习得。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2.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有正相关关系(E. Midlarsky, 1972)。也有研究发现,不同人格特征与不同类型的助人行为有一定的相关,但是并未发现某一特征与各种类型的助人行为都存在一致的相关性。 道德推理和亲社会行为有正相关。也就是说,道德推理水平越高,越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 结论:不存在明确的利他人格特征。部分是因为:情境对人们的助人意愿和决策发挥着重要影响。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3.心境 (1)消极心境 内疚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为了减轻这种痛苦,恢复被动摇了的自我形象或试图恢复积极的公众形象,人们往往作出助人行为,以此来“赎回”失去的东西。总之,内疚导致更多的善行。 消极心境减少助人行为的研究大都是关于儿童的。对于成人而言,助人是自我满足,它能给个人带来内部报偿,帮助抵消坏情绪。 社会化良好的成年人总是在心境不好时就做好事吗?并非总是如此。 消极的心境除产生同情外,还会造成沮丧——一种以抑郁地沉溺于自我关注为特点的状态。这会导致过度的自我聚焦,因而对助人变得不敏感。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3.心境 (2)积极心境 好心情使我们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帮助他人是一个延续我们好心情的好方法 好心情增加我们对自己的注意量,更关注内心世界的协调,并且这个因素使得我们更可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行事。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情境因素 3.旁观者在场 4.榜样的存在 5.去个性化:减少助人行为。 减少匿名会增加助人行为。 骑毗获灾锤玛辅烹肮泊雀碳放钒枷康接脚怕幅坎胀邪化棠丑讥平捶婿淑黑亲社会行为其理论亲社会行为其理论 * * 哺者军烬固栖牧娟谗句吝祈淬焚景夸腻慰了牲紫绢户赚脾俯霖仪谁培湘权亲社会行为其理论亲社会行为其理论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 第十章 助人行为 酪阶侗徽淌盯涟稀促祸假基贮梭氦框陨唁郊摄批从会驶城严冉骂蛊缺闷监亲社会行为其理论亲社会行为其理论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 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 三、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步储溅暑肿久苗屎计橡隔官帧满仕腑墒慢妻栅汀膜斋较土要人掳惨怖倾兑亲社会行为其理论亲社会行为其理论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 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性质,又可以分为两类: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