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课件概括与提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 千村寥落。 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 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瓦屋听雨》 1.文章第③节,作者为什么说“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 ①高楼庞大而僵硬,雨滴在上面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②身居高楼的人不能真正地亲近自然,听不到原汁原味的雨声。所以说,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 2.作者在瓦屋中听雨,产生了哪些感悟? ①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 ②人生际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③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之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④在繁忙的城市里,已很少有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投入地听一回雨。 《草堂诗魂》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 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3.(6分)⑴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1.传记的题目是“刚柔并济龙应台”,请分条陈述她“刚”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台湾时写作出版杂文集《野火集》,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②在欧州时写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关注文化冲突、社会变迁。③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担任台北文化局局长,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2.为什么有人说“龙应台,越写越小了”,而龙应台却认为自己的写作“从小变大 了”? ①说“龙应台,越写越小了”是因为龙应台的写作从对社会制度、人权、文化冲突、社会变迁等公共社会问题的关注,转为对家庭亲情的描述,关注的对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