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pptVIP

《考古学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35年李济(左四)与“史语所”同仁在安阳袁家花园合影。(上) 1929年殷墟第二次发掘。(下) 1930年,梁思永在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彩陶文化和黑陶龙山文化。 1933年,在龙骨山的山顶洞遗址发现了3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山顶洞人”。 1945年,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填土中发现了仰韶期的彩陶片,从而在地层上否定了安特生齐家文化早于仰韶、马厂文化的甘青六期说的基础。 1934年梁思永在安阳 1934年中央研究院出版的《城子崖》 保存在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的龙山文化城子崖1930年第一次发掘现场所拍摄的。 下图为进行发掘以前的大合影 儿童的瓦罐葬 墓葬 墓葬 发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外科学家合影 山顶洞人生活复原图 五、结语:近代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考古学的“西学东渐”历程是一段曲折、痛苦的历程,是丧失学科独立性和应有的科学性的过程。 中国近代学者在安阳与仰韶之间选择哪一个遗址为第一个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地点似乎是偶然的事件,实际上却是由传统史学需要中国考古学家首先去弥补甲骨文这段文献历史最缺乏的时间空白的必然性所决定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考古学从此迈出了特别历程的第一步。 考古学在历史学中的作用 1.在没有文献记载的时代和地区,考古资料虽不是研究历史的唯一手段,如还可以靠后世的追述、民族学调查等,但却是最重要的手段。 2.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考古学在研究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技术以及基本的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文献史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六、中国考古学与金石学的关系 对于金石学与考古学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历来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长期以来聚讼纷纭,争论不休。 一派认为传统金石学就是考古学的前身,二者一脉相传。梁启超、卫聚贤、傅斯年、裴文中、李济、张光直等等。 另一派的观点则根本否认传统金石学能够缓慢地发展为考古学。李学勤、张培忠、郑振香等等 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传世的青铜器、石刻等古物及其上面的文字;近代考古学俗称锄头考古,依靠田野发掘获取研究资料。 第二,金石学偏重于有文字的古物的著录和考据,而考古学则对一切发掘出土的遗物都要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植物遗存、动物骨骼等。 第三,金石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而考古学有严密的理论和方法论。 1871年,谢里曼开始发掘希腊青铜时代的特洛伊遗址,成为近代考古学方法延伸到后石器时代考古的标志。谢里曼被称为“希腊史前考古学的缔造者”。 谢里曼的真正贡献与特洛伊发掘的真实意义在于,地层学第一次运用于石器时代以后的考古发掘中。他的发掘向世界表明:用考古发掘工作和对非文字性材料的研究也可以建立起现代的古代史体系。 特洛伊古城遗址 特洛伊古城复原图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 中国金石学发展、兴盛的背景 汉唐金石学的萌芽 北宋至元明为金石学的形成期 清代金石学的兴盛 清末民初金石学融入考古学 一、中国金石学发展、兴盛的背景 “金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曾巩的《金石录》(其书不传)一书,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 所谓“金石学”,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金)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偏重于著录和文字考证,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的学问。 中国金石学,也叫古器物学,是近代考古学“西学东渐”之前,中国本土传统“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唐,兴盛于宋、清两代。 第一,物质基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文化基础。中国拥有最丰富、优秀的历史文献和精于考据的传统史学体系。 第三,精神基础。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素有重视古物的传统。 第四,社会基础。历代盗墓求宝者虽对文物破坏,但客观上为金石学提供资源。 二、汉唐金石学的萌芽 春秋、战国至隋唐五代,文人史家中就有重视文物古迹调查、研究和记录的,是中国金石学的萌芽期。 殷商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地位、等级的标志;西周时,“藏礼于器”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礼乐制度逐渐形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产生了由怀古而好古进而根据古代实物研究古代制度的风尚。 三、北宋至元明为金石学的形成期 北宋时期,史学、古文字学、书学等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者们对新资料的追求。而在北宋中期以后,名士大家争先恐后投入金石考证,编著金石著作,金石学一开始就以显学出现。 现存最早的金石铭刻的著作是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为吕大临的《考古图》。 四、清代金石学的兴盛 有清一代的知识分子,因避文字狱而潜心于经史考据,钻研金石文物,逐渐形成“乾嘉之学”。乾嘉学派风气所及,金石之学兴盛发达。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搜集的铜器铭文、碑刻、钱币

文档评论(0)

gaga22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