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学实验 2.1 化合物表征[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1H-NMR的基本原理 1. 原子核的自旋 质子是自旋的,有自旋量子数+1/2和-1/2两个自旋态,在外磁场 H0 作用下,两个自旋态能量不再相等,两种自旋态的能量差△E随着外磁场强度增加而变大。 ms= +1/2 顺磁场 ms= -1/2 逆磁场 能量 E ﹎ ﹎ ﹎ ﹎ ﹎ ﹎ ﹎ △E △H △E 外磁场强度H0 质子两种自旋态的能量差与外磁场强度关系 2. 核磁共振的条件 n =g H0 / 2π △E = hn = hg H0 / 2π g :磁旋比 h:Plank常量 H0:外加磁场感应强度 n :无线电波的频率 质子受到电磁波(无线电波)辐射,只要电 磁波的频率能满足两个相邻自旋态能级间的能量 差△E ,质子就由低自旋态跃迁到高自旋态,发 生核磁共振。 实现共振有两种方法: 固定外磁场强度H0不变,改变电磁波频率n, 称为扫频。 (2) 固定电磁波频率n 不变,改变外磁场强度H0, 称为扫场。 两种方式的共振仪得到的谱图相同,实验室多数采用后一种,如60MHz, 100MHz, 400MHz 就是指电磁波频率。 3. 核磁共振仪与核磁共振谱 核磁共振仪示意图 样品管 磁铁 记录器 无线电波 振荡器 接收及 放大器 样品放在两块大电磁铁中间,用固定的无线电波照射,在扫描线圈中通直流电,产生微小的磁场,使总的外磁场逐渐增加。当磁场达到H0时,试样的一种质子发生共振。信号经放大记录,并绘制出核磁共振谱图。 核磁共振谱示意图 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分子中的H引起核磁共 振信号位置的变化称为化学位移,用δ 表示。 二、1H-NMR的化学位移 1. 屏蔽效应 分子中的H周围有电子 (化学环境) , 电子在 磁场中运动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场, 抵消了一部分外磁场, 若使H发生核磁共振, 必 须增大外磁场强度,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的屏蔽作 用或屏蔽效应。 不同化学环境的核,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 效应,其共振吸收的位置出现在不同的磁感应 强度,这种位置的差异为化学位移。 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n试样:试样共振频率; nTMS:TMS共振频率; n0: 操作仪器选用的频率 δ = n试样 – nTMS n0 × 106 δ值为负值 规定为正值 用四甲基硅烷[ (CH3)4Si,简写为TMS ]做 标准参考物,其化学位移δ为零。样品中某一 种 H 的化学位移δ由下式计算: 例:在60MHz的仪器上,测得氯仿与TMS间吸收频率差为437Hz,用δ 表示氢的化学位移为: TMS: 单峰、化学位移在高场 δTMS= 0, 其它化学位移在其左侧。 = 7.28 = × 106 437 60 × 106 δ = n试样-nTMS n0 × 106 常见的各种 H 的化学位移值如下表: a以TMS为标准,分子中其它基团可能使信号在表中列的区域以外出现。 b与氧和氮相连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与温度和溶液浓度有关,与分子缔合程度有关。 质子的化学环境 δ值a 质子的化学环境 δ值a 质子的化学环境 δ值a 0.9~1.8 1.9~2.6 2.1~2.5 2.5 2.3~2.8 4.5~6.5 6.5~8.5 9.0~10 2.2~2.9 3.1~4.1 2.7~4.1 3.3~3.7 0.5~5.0b 6~8b 10~13b Ar H H C A r 3. 分子结构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H–CH2F H–CH2Cl H–CH2Br H–CH2I δ 4.26 3.05 2.68 2.16 H–CH2F H–CH2OCH3 H–CH2N(CH3)2 H–CH2CH3 δ 4.26 3.2 2.2 0.9 H–CCl3 H–CHCl2 H–CH2Cl H–CH3 δ 7.23 5.3 3.05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