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6.1自由基乳液聚合概述 6.1.1乳液聚合 a.乳液聚合是液态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水中成为乳状液后进行聚合的方法。 b. 基本组份(工艺配方): 最主要的组分为: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和乳化剂。 工业生产中组分较复杂,包括pH调节剂、分子量调节剂等。 c.聚合形成的聚合物固体颗粒1μm,静置体系不分层(即颗粒不析出)。 6.1.2乳液聚合的特点 A.优点 反应物始终保持高分散状态,物料黏度低、传热容易 比较容易实现连续聚合 部分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且不含溶剂,产品的环保性好(如乳胶漆产品中的苯-丙涂料)。 由于自由基不易终止,易制得分子量较高的产物(分子链端的自由基不易终止)。 6.1.2乳液聚合的特点 B.缺点 如需制造固体聚合物,后处理工艺耗能高且污染较重 a. 破乳 消耗大量的助剂且废水量较大 b. 直接干燥 因体系含有大量水,消耗大量的能源 乳化剂及其种类与选择 表面活性剂与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先急剧降低,但当溶质的浓度达一定值后,溶质浓度继续增加,表面张力的下降不再明显,属于这种情况的物质称表面活性剂。 比较常见的有烷基羧酸钠、烷基磺酸钠等。 乳化剂 可使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形成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乳化液)的物质。 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 乳化剂的种类 从化学结构和来源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合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合成化合物 ②天然表面活性剂 为含以上结构的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如松香皂、蛋白质等 ③高分散性无机粉末 CaCO3、Ca3(PO4)2等不溶于水的无机物的超细粉末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阴离子型 该类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团为酸盐,一般在pH值7的偏碱性环境中应用。常见的类型有: 脂肪酸盐 R-COOM(如肥皂中的硬脂酸钠) 烷基硫酸盐 ROSO3M(如十二醇硫酸钠) 烷基磺酸盐 R-SO3M(如十二烷基磺酸钠-洗衣粉的有效成分)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阳离子型 其亲水基团为含阳离子的盐类。 主要的是胺盐,在pH7的偏酸性环境中应用。 如脂肪胺盐:R-NH3+X- 季胺盐: R(R’)N+(R”) R”’X-,如C16H33N+(CH3)3Br-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以环氧乙烷的聚合物为主,常见的有两类: 聚氧化乙烯的酯或醚类 如R-O-(CH2-CH2-O)n-H 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 如 HO-(CH2-CH2-O)m-(CH2-CH(CH3)-O)n-H 表征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几个参数 ①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浓度在临界浓度以下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呈单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在达到临界浓度以后,开始成为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有规则的排列的粒子(如球状、棒状等),该粒子称为“胶束”。 ②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CMC。 CMC与乳液性质 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后,溶液的性质会发生一些突变,如表面张力、渗透压、电导率等。 表征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几个参数 ③表面活性剂乳化效果的重要参数--HLB值 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 每一种表面活性剂都含有不同数量、种类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不同的基团种类和数量造成其乳化效果不同,在理论和实践上常采用HLB值来衡量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效果。 HLB值=7+∑(亲水基团值)-∑(亲油基团值) 各种基团的值由实验测定(参见P63,表3-16,张慰盛版),HLB值不同的乳化剂,其应用领域不同。 表征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几个参数 ④浊点 阴离子型乳化剂的水溶液在分子溶解状态、胶束、凝胶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衡温度,称作三相平衡点(浊点)。 在该温度以上,乳化剂的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这时,乳化剂只以分子溶解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 温度在浊点以下,乳化剂将以凝胶形式析出,失去乳化能力。 故选择阴离子乳化剂时,其三相平衡点应在聚合温度(或使用温度)以下,即聚合温度应高于浊点。 表征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几个参数 ⑤昙点 对于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水溶液,当其在受热时,在一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会变混浊,这一温度称为昙点。 继续加热时,溶液将分为两相,即温度高于昙点时,无胶束存在。 采用非离子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时,聚合温度应在昙点以下。 乳化剂的选择原则 根据HLB值进行选择 乳化剂的HLB值可作为乳化剂选择的参考。 对具体的乳化体系,其所需乳化剂有适当的HLB范围 如MMA的乳液聚合,选择HLB值为12.1~13.7的乳化剂效果较好。 EMA的乳液聚合,选择HLB值为11.8~12.4的乳化剂效果较好 一般情况下,对具体的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