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史》本科生教学大纲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法的文化历史背景、特质、发展规律,为深化法学理论和部门法的研究提供法史基础,并尽可能地思考中国法的现状与其历史传统之间的承传扬弃关系,探寻中国法走向近代化过程的得与失。 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比较各朝法律的发展变化(异同),归纳出其中典型性、共通性、规律性的原理和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参考书(可在将来有需要时再查看):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2、戴炎辉/仁井田陞/郭建(浙大版)/范忠信/邓建鹏/杨一凡/张晋藩/曾宪义等的《中国法制史》。 4、武树臣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5、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律史》,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 6、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8、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8卷·法律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9、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滋贺秀《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林剑鸣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唐明律合编》,怀效锋点校,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一、中国法制史概说 (一)中国法制史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基础资料 定义 性质 研究对象 基础资料 (1)传统文献资料 (2)考古资料 (3)档案资料 (4)习惯调查资料 (5)其他资料 (二)中国法制(律)史学的发展脉络、教材体例 1、传统的“两张皮,四阶段”划分标准问题 2、以中华法系、中国法律、以部门法为标准的划分法问题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借鉴 1、与法学基础理论关系密切,互动 2、为学习部门法提供必备的相关历史知识 3、为加强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借鉴 4、批判中国历史上的“法律虚无主义” 5、对我国传统法学遗产的批判与继承问题 二、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历史 (二)研究现状 三、中华法系及其特点 (一)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概貌: 1、世界范围内的法系 2、中华法系中的母法和子法 (1)东亚各民族的历史是以中国历史为轴心而展开的; (2)东亚诸国对中国法的继受 (二)中华法系的特点:* (1)礼法结合是其根本,故伦理法色彩浓厚 (2)集权:皇帝是最高立法者、司法审判官 (3)行政与司法混同,司法从未独立 (4)宗族法、家族法成为国家法律的补充 (5)形式上所谓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问题 第一章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争议 1、中国文明起源的一元说、二元说 2、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初建(禹、启)时期及其根据 (1)世袭专制帝王的出现,由传贤禅让制——传子世袭制 (2)不按血缘而按地缘划分统治区域 (3)建立国家机器“公共权力”机关 (4)形成法律制度,由礼、氏族习惯——习惯法 3、国家起源上的特点 (1)宗法氏族血缘色彩浓厚、家国相通 (2)家长制集权统治、亲贵合一 (3)大河文明的早熟性、孤独性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源于祭祀——礼 2、刑起于兵、兵狱同制 3、道德与法律混合,界限不清,同为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 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5、关于法律起源的其他观点简介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思想及立法活动 神权法思想 1、神权法思想的定义与表现 (1)把天视为权力的本源 (2)奉天伐罪的天讨、天罚 2、西周法制思想的转变* (1)仍继承神权思想,“受天有大命” (2)强调“德”的媒介作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3)影响 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1、禹刑 2、汤刑 3、周公制礼、九刑、吕刑、殷彝、遗训 4、法律形式 三、刑、法、律的演变及其意义 第三节 夏商周三代的宗法制度与礼制 一、宗法制度与西周的宗法等级社会 二、关于礼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夏商周三代的民事法律 一、所有权 二、债权 三、婚姻制度,以及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1、匪寇婚法——掠夺婚 2、婚姻要件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六礼”程序 (3)西周的“同姓不婚”与商代的“族外婚”问题 (4)年龄 (5)媵嫁制度 3、离婚——“七出(去、弃)三不出” 4、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1)族外婚制 (2)家族中心 (3)男性中心 (4)尊卑有序 (5)重视礼仪 四、继承制度——以身份继承为核心 第五节 夏商周三代的刑事法律 刑法原则* 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2、“罪人以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