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史期末备考资料(基础版)
思考题
隋 唐
1、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整顿国家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a.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三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度支(后改为户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b. 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c. 改革府兵制 (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士兵和百姓一样,在均田制度之下,获取份额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府兵“始一寓之于农”);
d. 修订刑律——《开皇律》,革除酷刑,简明刑律。
经济上,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巩固统治。a. 均田制——土地制度;b. 百姓受田;c. 官吏授田:以官品授田;d. 租庸调法——赋役制度;e. “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检括户口。“大索貌阅” 主要是检查隐漏户口,检查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是否相符,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 “输籍之法”主要是按照政府标准,确定每一户的户等。
社会风气上,自奉甚薄,厉行节俭政治。
其他方面,裁抑和打击豪门大族,吸收普通地主,扩大政权的基础。迁徙门阀、科举制、收缴兵器。
开凿南北大运河。
2、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
政治上,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并发展庠序,改革科举,修《氏族志》;经济上,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军事上,改革军事制度;法制上,修订《唐律》,完善封建法制 (唐前期的法律体系是由“律、令、格、式”四种形式构成。令是关于各种制度的规定。格、式分别是对律、令的补充。《唐律》基本继承隋开皇律。《唐律》完整的保留到了现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唐律共12篇,502条);
处理民族关系——羁縻制。
网络各种人才,知人善任和纳谏
3、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唐玄宗后期,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均田制逐渐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玄宗时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710年在边地设节度使,起初只管军事,后来发展到兼管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玄宗怠于政事,纵情享乐,政事委于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更加黑暗,社会矛盾尖锐。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朝中央权力日益削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失掉了优势,不断受到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它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
三省六部制:三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度支(后改为户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三省的长官纳言、内史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宰相制度 ,唐代宰相不是一人,而是一个集体,唐宰相制度的特点:任人唯贤、权力大、集体负责制
政事堂(中书门下)制度,宰相集体议政办公
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隋炀帝增设谒者、司隶)
长官:御史大夫
副官:治书侍御史(隋)、御史中丞(唐)
侍御史,主要职责是对中央官进行监察和纠弹,并且参与疑难案件的审理。
殿中侍御史,主要任务是对百官在宫内违法或失礼的行为或言论进行监察。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主要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还要监察中央的六部官员。
地方行政制度
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隋文帝取消郡,隋炀帝改州为郡)
唐高祖即位后在地方实行州县二级制,安史之乱后出现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
5、隋唐时期对官吏的选拔和考课制度
官员选拔——科举制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分常科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举则根据需要临时举行。
门荫之制
官吏的任用
官吏的考核
官吏考核由吏部考功司负责,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内容:中央官员为四善、二十七最;地方官员还要加上户口之增减、农田耕垦与收获等。考核结论分为九等,以定黜陟。
6、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概况
农业(均田制)
(官田来源:山林川泽、荒野不毛之地等只能由政府来占有的土地;改朝换代之际,新王朝没收前朝皇亲贵戚所占有的私人土地;政府籍没的犯罪臣民的田产及逃户的无主荒田。
官田的用途:赏赐;公廨田和职分田;屯田(营田)。
私田来源:通过继承遗产的形式历代相传的;少数勋臣贵戚通过皇帝的赏赐而获得的;经由正当、合法程序购买而来的;通过超经济手段巧取豪夺、兼并而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