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3、4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案全解.doc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3、4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案全解.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3、4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案全解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目标定位] 1.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熟悉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3.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4.知道核反应及其遵从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 1.探测射线的理论依据 (1)放射线中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放射线中的粒子会使照相乳胶感光. (3)放射线中的粒子会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射线的仪器 (1)威耳逊云室 (2)气泡室 (3)盖革-米勒计数器 二、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了一个质子,核反应方程:He+N―→O+H,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三、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放射性同位素. 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P.方程He+Al―→P+n. 想一想 医学上做射线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应用半衰期长的还是短的?为什么? 答案 半衰期短的.因为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在工业上可以用γ射线来探测工件内部裂痕,称为γ探伤,也可以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2.农业上利用P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情况.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 想一想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有何区别? 答案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在其他粒子轰击下变成新核的过程,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指核自动转化为新核的过程.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 1.利用威尔逊云室 (1)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 因为α粒子带电荷量多,它的电离本领强,穿越云室时,在1 cm路程上能使气体分子产生104对离子,过饱和酒精蒸气凝结在这些离子上,形成很粗的径迹.且由于α粒子质量大,穿越云室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显示的径迹很直. (2)β粒子显示的径迹 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高速β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β粒子的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 (3)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2.利用气泡室 气泡室装的是过热液体,粒子经过液体时有气泡形成,显示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当某种粒子经过管中时,管内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产生了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例1 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γ射线的能量大,容易显示其径迹 B.由于β粒子的速度大,其径迹粗而且长 C.由于α粒子的速度小,不易显示其径迹 D.由于α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其径迹直而粗 答案 D 解析 在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是由于引起气体电离,电离作用强的α粒子容易显示其径迹,因质量较大,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径迹直而粗,故只有D正确. 借题发挥 三种射线粒子肉眼都看不见,探测射线粒子的方法都是利用它们和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产生的现象,来显示射线粒子的存在. 二、核反应及核反应方程 1.核反应的条件: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2.核反应的实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N+He―→O+H (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Be+He―→C+n (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Al+He―→P+n;P―→Si+ 0+1e.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人工转变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例2 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质子、中子和正电子的. (1)B+He―→N+(  ) (2)Be+(  )―→C+n (3)Al+(  )―→Mg+H (4)N+He―→O+(  ) (5)Na+(  )―→Na+H (6)Al+He―→n+(  );P―→S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