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艺术家戚雅仙[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家戚雅仙[精选]

大家好~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艺术家戚雅仙》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广大江南地区、以及一些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民间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大部分越剧演员都会唱,但戚派唱这两出戏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有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戚派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    1928年2月出生于上海。戚雅仙童年对戏剧就产生了兴趣。 1941年进上海陶叶剧团科班学戏,师从陶素莲、叶琴芳,工花旦。 1943年春,该科班进入上海大来剧场作为班底后,时值袁雪芬提倡新越剧,她们参加演出《人海飘航》、《雨夜惊梦》、《香妃》等剧。在《明月重圆夜》中,袁雪芬演姐姐,她演妹妹,徐天红演父亲,三人还合灌了一张唱片。为袁雪芬配戏,使她从一般演员能逐渐胜任重要角色,在越剧观众中开始产生了影响。 1944年满师出科,先和余彩琴、玉牡丹等合作,后进了尹桂芳、竺水招的芳华剧团,任二肩花旦。 1947年参加玉兰剧团,和徐玉兰合演《香笺泪》时初挑大梁,任头肩花旦。因戏路开阔,表演细腻动人而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旦角中的后起之秀,被誉为“袁派小花旦”。 1948年参加竺水招为首的云华剧团,任头肩旦。 1950年2月,组建合作越剧团,同年秋任该团团长。 《白蛇传》 戚雅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袁派唱腔基础上不断加以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韵味醇厚、缠绵委婉、朴素深沉的戚派唱腔。擅演善良、温柔、多情的女性。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玉蜻蜓》中的志贞、《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等。1954年与尹桂芳合演《屈原》(饰婵娟一角)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表演一等奖。解放初期,拍摄了越剧彩色电影《石榴红》(1950年和徐天红合演)、《卖婆记》(1949年和竺水招合演)。灌录的唱片《婚姻曲》,曾风靡一时。在合作剧团期间,主演过《龙凤花烛》、《玉堂春》、《血手印》、《卓文君》、《王老虎抢亲》、《琵琶记》、《白蛇传》、《文姬归汉》及现代戏《红色医生》、《祝福》等剧目。1980年出任静安越剧团团长,主演了《玉蜻蜓》、《教师日记》等剧,并三次组团赴香港演出。上海戏剧家协会于1985年拍摄了《戚雅仙和戚派唱腔》电视艺术片;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1988年联合主办了戚雅仙流派艺术演唱研讨会。 戚派传人 周雅琴 ,女,二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46年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考入上海市静安区艺训班,1960年转为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1962年进入合作越剧团拜戚雅仙为师,成为戚门首席大弟子。1980年参加静安越剧团为主要演员,与毕派小生杨文蔚搭档。她曾任静安越剧团副团长,获得了上海市首届戏剧节青年演员奖、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的中年演员奖。1993年旅居美国。2000年起担任美华纽约戚派艺术研究学社社长,并且还经常与社团内的美华戚毕爱好者们互动演出。 戚派传人 傅幸文 女,国家二级演员,工戚派花旦。浙江 鄞县人。母亲是越剧戚派创始人戚雅仙,父亲是越剧编剧傅骏,幼小受家庭熏陶而爱上文艺。为了让“戚派”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作为戚派创始人戚雅仙的女儿和传人,傅幸文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她在长期的演出工作实践中勤于探索,立主革新;不仅忠实地继承了戚派艺术的表演风格,并注重在保留戚派韵味和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以及自身特点,尝试着为“戚派”艺术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以逐步形成更适合时代发展、更受人们欢迎的越剧“戚毕流派”艺术。 课后作业: 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我们余姚的姚剧《母亲》、《阿育王》等,向家长或者姚剧演员试着学唱姚剧,共同感受姚剧的魅力。 运用上网、访问、调查等方法,收集戚雅仙等余姚籍艺术家的事迹、图片、文字、录音、影像等材料。 观看戚雅仙巨作《血手印》。 602班刘婷 * * * * 姓名:戚雅仙(1928.2~2003.1.27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