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_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高二语文_苏教版_仲丽娟课件.ppt

菩萨蛮_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高二语文_苏教版_仲丽娟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菩萨蛮_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高二语文_苏教版_仲丽娟课件

菩萨蛮    书 江 西 造 口 壁 -------辛弃疾 词牌 【菩萨蛮】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作为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 ;而他的词,也被评价为“龙腾虎掷。 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 首先在词的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竟春,思笔纵横,气势雄健,充满了狂放精神;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词与散文的界限,以文为词,用以抒情、咏物、说理,从而进一步解放了词体,开拓了词的境界;在语言上善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可谓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在风格上除了以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为基调外,兼有清丽明快或绵绵妩媚等,其风格的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参照书上注释。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面的清江水,昼夜不停地向西北流去。日子随着流水一天天流去了,但中原仍陷于敌手,恢复无期。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经过这里,他们都禁不住洒落了多少眼泪呀! 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李勉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 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 “郁”有郁勃、沉郁之意, “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立的高台。词人调动这三字开篇,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江水“中间”有“多少行人泪”写出了丧乱之人的悲苦! 总结 这两句话,包含两层含义: (一)、典型地概括了民族的生死存亡和人民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 (二)、表示了对金人统治集团的强烈的仇恨!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向北遥望故都,可惜被前面无数的青山遮挡住了。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长安”作为民族希望的象征,富有浓厚的爱国之情。 这两句流露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驱逐敌人、振兴国家的愿望。 从此以下一波三折,是登台的所望所感! 本首词全篇运用比兴手法,请思考:上片中的“江水”、“青山”分别喻指什么?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词作的第一个转折,表现出作者对“山” 的什么情感?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行人的望眼,使他望不到“长安”,但却阻挡不住江水向东北顽强流去。 以上是这两句话的表面含义,你认为它还有什么弦外之音吗? 弦外之音:全国如水般的抗敌意志是那些苟且偷生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挡的!语气坚定! 这是词作的第二处转折,抒发的是怎样的情绪? 抒发的是爱国志士和人民自始至终不能放弃恢复中原的强烈情绪!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想着想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抹斜阳,映照着白花花的流水,想到岁月无情,恢复祖国山河的夙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这时从深山里传来一声一声的鹧鸪的啼叫:“行不得也,哥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啼叫这一情景所寄寓的词人的情感。 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