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序言[精选]
中国古代诗歌史论 课程内容提要: 上编: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诗经》、《楚辞》、汉乐府 第二章 中国诗歌内容和体制的拓展——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三章 唐音与宋调——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 第四章 中国诗歌发展的衰变期——元明清 中 编:中国古代诗体流变史 第一章 国风 乐府体诗与楚辞 第二章 古体诗与近体诗 第三章 词与曲 下 编:中国古代诗论 第一章 先秦两汉的诗学理论 第二章 中国诗学的自觉时期——魏晋六朝 第三章 中国诗歌审美理想的确立——宋、元、明、清 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汪涌豪、骆玉明《中国诗学》,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3、程毅中《中国诗体流变史》,中华书局1992年版 4、褚斌杰《中国文体流变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绪 论中国诗歌史的大视野——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的国度” 启功:“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一 、诗源于巫 诗歌的起源 “劳动”、“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 中国典籍上,有: 帝舜时期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竹书纪年》帝舜元年条) “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正义·诗序》)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越绝书》) 鲁迅《门外文谈》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意思是主张“劳动创造”论的。 “史诗”,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我国藏、蒙古民族的《格萨尔王》 中国古文字起源之一,是来自卜蓍 1899年,王懿荣 “龙骨”,“甲骨文” 1903年,刘鹗(号铁云)出版了《铁云藏龟》 1913年,孙诒让《契文释例》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占卜预测的仪式往往伴随着歌舞,这会影响到卜辞的音乐性,也许这才是中国诗歌的由来。 例如: 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三七五) 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屯》六二) 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 (《屯》上六) 女承筐,无实; 士(圭刂)羊,无血。(《归妹》上六) 得敌。 或鼓或罢, 或泣或歌。 (《中孚》六三) 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 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 二、诗教与文化设计 《诗经》 诗在周公设礼之初,已有特别意义。 《周礼》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到了东周,“礼崩乐坏”,颂诗成为政治、外交或礼仪上的重要活动的表达方式之一。 《左传·文公三年》:公如晋,及晋侯盟。晋侯饷公,赋“菁菁者莪”,庄叔以公降拜曰:“小国受命于大国,敢不慎仪?君贶以大礼,何乐如之,抑小国之乐,大国之惠也。”晋侯降辞,登成拜,公赋嘉乐。 这里引用的《菁菁者莪》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 《左传·隐公二年》:郑庄公听从颖考叔之劝与其母姜氏“隧而相见”时: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而类。”其此之谓乎? 这里引的诗,保存在《诗经·大雅·既醉》中。 《左传·宣公二年》载士季谏晋灵公: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这里前所引诗为《诗经·大雅·荡》,后一句在《诗经·大雅·烝民》。 《晏子》中载晏子相齐时的一段文字: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勿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因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故也,故《诗》云:‘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矣。”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