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染色体 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本质 第三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DNA的二级结构 第五节 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六节 超螺旋和拓扑异构 组蛋白与DNA的结合 核小体含有200 bp DNA和组蛋白 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e)处理染色体可得到单个核小体。 微球菌核酸酶将核小体修整成核心颗粒 核小体上DNA长度与 “典型” 的200 bp有些出入。 对于某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来说,其染色质都有一个特征性的平均值(±5bp),最常见的平均值为180 – 200 bp 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可以低至154bp(在一种真菌中)或高至260bp(在一种海胆的精子中)。在成体器官的不同组织之间、单个细胞基因组的不同部分之间,其平均值都可能不同。 2008-12-15 9:48:59 Science:脱氧核糖核酸核小体结构影响生物进化 日美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分析青鳉鱼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全部信息,发现脱氧核糖核酸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结构影响着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从而影响着生物进化。 东京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称,这一成果由东京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共同获得。 公报介绍说,多数科学家一直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日本科学家木村资生的中性论这两套互相补充的理论来解释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的变异。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是,自然选择控制生物的进化,大自然将不断地淘汰不适宜生存的一切有害变异,只让有利变异生存下来。 而木村资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基因变异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生存既无益也无害,自然选择对它不起作用。日本和美国科学家本次的新发现使人们对脱氧核糖核酸变异又有了新认识,这可能是反映脱氧核糖核酸变异新原理的基础性成果。 公报说,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有研究结果显示,脱氧核糖核酸核小体结构有可能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 科学家发现,在脱氧核糖核酸碱基修复试验中,脱氧核糖核酸核小体结构不同,碱基修复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有科学家就猜测,在自然进化过程中,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或许会因核小体结构的不同而有差别,但科学家一直没有获得直接证据。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森下真一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同行在本次研究中借助超高速脱氧核糖核酸解析装置,分析青鳉鱼所有脱氧核糖核酸核小体结构,结果证实了过去科学家的猜测。 公报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部分说明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产生过程。 C值(C value):单倍体基因组中DNA的总量 C值矛盾(C-value paradox):一个有机体的C值与它的编码能力缺乏相关性称为 C值矛盾 Alu family 哺乳动物中含量最丰富的中度重复序列家族。 重复单位中带有限制性内切酶Alu 的酶切位点: AG↓CT TC↑GA 单倍体人基因组50万-100万拷贝,平均每隔3-6Kb就有一个Alu序 列,人A1u序列长300bp:Alu序列广泛散布于人基因组,约90%已克 隆的人基因含有Alu序列 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本质 三、是否存在核酸以外的其他遗传物质? 自然界似乎有特例表明,还有除核酸之外的遗传物质。 朊病毒是迷一样的感染性粒子。目前唯一鉴定的组分是蛋白,所以这种感染性粒子不是核酸,而是一种蛋白质病原,称为朊病毒(prion)。 Prion (proteinaccous infections particle) 1997 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Stanley Prusiner 教授在被朊病毒感染的病体中发现了一种具有传染性、可以抗蛋白酶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并对其感染机制进行了探讨。 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以两种形式存在:正常的脑组织中发现的PrPC不具有感染性,对蛋白酶敏感,可以被完全降解;而PrPSC具有感染性,具有抗蛋白酶的性能。 PrPC和PrPSC的一级结构完全相同,但二级结构却有很大差异:前者α螺旋的含量约为40%,几乎没有β片层结构;而后者含有高达50%的β片层结构,只有20%的α螺旋。 正常朊蛋白构型发生异常改变后导致疯牛病,无需DNA或RNA的参与,致病因子朊蛋白就可以传染复制。所谓朊病毒的繁殖就是正常的PrPC蛋白质转变为PrPSC的过程,而且朊病毒感染后也具有指数增长的特性。 朊病毒的繁殖过程实际上就是朊病毒PrPSC和PrPC结合,以PrPSC为模板把PrPC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3).doc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IPC J-STD-003D CN 中文目前最新版TOC.pdf VIP
- 2024年杭州钱塘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VIP
- 飞机主动杆结构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oc VIP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x VIP
-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 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ppt VIP
- CNAS-CL02-A006:2018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VIP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