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烟台、青岛、济南等城市的相继开埠,山东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外国资本主义在山东建厂矿、修铁路、设洋行,大量倾销商品,掠购土货产品,给山东传统的社会经济造成强烈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山东工商业在行业结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工业
(一)矿业
山东地多丘陵,矿藏丰富。据清末民初的调查,山东共有煤、铁、金、银、铜、铅、锑、琉磺、钻石、磁石等十几种矿藏,其中,煤、铁储量尤为丰富。近代以前,多用土法开采,获利不多。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近代意义的工矿业,即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矿业,这是近代山东经济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煤矿。山东的煤分布于27个州县92处,占全省州县的1/4,开办的煤矿也较多,其中,较有规模者为峄县中兴矿局。 峄县中兴矿局设于峄县枣庄矿区,最初由枣庄士绅金铭和李朝阳筹办,后因资金不足,与济宁人、东明县知县米协麟合办。1878年,在李鸿章委派下,米协麟与直隶候补知县戴华藻共同招集股本建矿。1879年春,戴华藻亲赴枣庄矿区,正式成立峄县矿局。 矿局成立之初,共招集股银2万余两。1881年至1882年间,为进一步筹集资金,戴华藻等人先后邀请湖南提督周盛波、通永镇总兵贾起胜、直隶候补道张莲芬、戴宗骞、江苏补用同知陈德浚等清政府官员帮助或参与集股。至1882年9月,已收股本银53650两。 矿局陆续从天津机器局订购汲水机器4台,利用早年废弃的旧煤井,汲出积水,从事开采。初次试开3口井,继接开9口井。1882年2月,煤矿开始产煤,到9月初,日产煤已达120余吨。矿局所产之煤质、色均好,运至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试烧,较日本上等煤更佳,与英国松白煤相仿,而且售价较低,所以出煤后远近争相购用。1883年,该矿又添购大汲水机器2台,雇用华匠经理,生产日趋发达。李鸿章为支持办好中兴矿局,向清政府奏准,中兴矿局所产之煤,每吨完出口正税银1钱,各省兵、商轮船、机器制造局用煤,一律免税;完税之后,可运销各地;运煤船只完纳船钞,免征船料费。矿局取得这些免税的优惠权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地税卡的中间盘扣,煤炭更加畅销。中兴矿局开矿初期有工人数百名,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矿工人数陆续增加,至1894年,有工人400余名。 但是,中兴矿局的生产并不顺利。由于资金不足,矿局在生产设备上的改进相当迟缓。在初期,除使用机器抽水外,其余皆沿用土法,安全设施极差,经常发生伤亡事故。1893年,半截筒子小窑发生水灾,造成100多人死亡,中兴矿局从此衰落。1895年,被山东巡抚李秉衡封禁。后经中兴股东张莲芬不断上诉力争,1898年经北洋大臣批准,才恢复营业,改为中德合营,易名“华德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其中,华股占6/10,德股占4/10,但德股并未招齐。直到杨士骧任山东巡抚时,令山东商务局总办朱钟琦帮助招股,该局经费才逐渐宽裕。1905年11月,公司在商部注册,拟定股本40万两。1906年,公司修筑台枣铁路。1908年,公司不再招洋股,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资本达80万两。至清末,年盈利70万两,利润达87.5%,成为我国较有成绩的煤矿之一。 除中兴煤矿外,1888年,山东巡抚张曜聘请外国矿师勘查,在淄川苏家堤开办煤矿。该矿用机器抽水,产量比一般民窑多。1891年,该厂扩充设备,并聘用外国矿师负责采矿。但煤矿生产很不景气,同年8月,张曜病死,矿厂因无人主持和亏耗甚巨而陷于停顿。此外,博山先后开办60余家煤矿,其他州县亦多有煤矿分布,但大多用土法开办,规模不大,经营不佳。据统计,1875至1912年在山东开设的50家煤矿,资本总额不过33万元,实际运用的不过13万元,每日工数不过2700人,每年产量不过10万吨,年产值不过15万元(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第385页)。 2.金矿、铅矿。山东的金矿,以栖霞、平度、招远、宁海州(今牟平)等地开采较早,创办者是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广东巨富李宗岱。从1883年起,他先后投资80万元勘探、开采金矿,其规模在全国金属矿中首屈一指。1883年,他首先开采栖霞金矿,但因民情不顺,由登州府禀请停办。1885年,由李鸿章作保,李宗岱投资45万两开办平度金矿,其中,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18万两,向淮军银钱所借款6万两,招集商股21万两。金矿雇用工人600名,并聘用外国矿师,从美国购买碾石淘金蒸汽机,使用西法进行开采,这是中国第一架采石机器。1887年,为拓展矿务,李宗岱又集股在招远试采,约有工人1200人。1889年,平度出口金砂3676担,价值16400两,但因该矿出产的金成色不好,再加上交通不便,1891年被迫停工。1890年,李宗岱又向旧金山华商集资,在宁海州创办金牛山和桂山金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