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李斯
他与韩非同出生于当时杰出思想家询况门下,也是位出色的思想家。秦庄襄王三年(公元247年)西行入秦,先做吕不韦舍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谏阻逐客,官至廷尉。他积极建议秦对其他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对秦统一六国起了不小的作用。由于他辅助始皇兼并天下有功,为秦相。全国统一后,他又提出不少关于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迫害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称秦二世。后来他为赵高所忌,被害。
李斯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较早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被称为秦篆书体的始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江式《论书表》)李斯将原来的秦文字改省为规范的秦小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这是他对我国古代文字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据《史记》记载,李斯作为秦始皇的亲信宠臣,曾多次陪伴秦始皇出巡。为了宣扬秦始皇的功德,炫耀皇帝至高无上的“圣威”,每到一地,始皇皆命李斯作铭书写刻石。计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fú)》、《碣石》、《会稽》等刻石,又称《封泰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泰山,臣下为颂其统一中国的功绩而书刻。相传它是李斯秦篆的代表佳作。清人王昶《金石萃编》记:“石高四尺五寸,广一尺四尺。小篆,四面刻。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元年诏与从臣姓名。共二十二行,行十二字。石原在岳顶玉女池上,后移至碧霞元君祠。”据《泰安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泰山地区地震,该石刻被震开崩毁。清代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遭火,石失。到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有人访得残石两块,仅残存十字,其中有八字完好。石碑现保存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岱庙内。《泰山石刻?传世拓本至今比较常见的是五十三字本,此外还有明末的二十九字本,和明安国所藏的“天下第一稀有”《泰山刻石》一百六十五字本,安国本虽比原来刻石二百二十三字缺少五十八字,但它已的确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珍品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秦汉的时刻篆书》、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隶》(上)均影印收入。《泰山石刻》现已由著名书法家朱复戡老先生根据明代藏拓本和《史记·秦始皇本纪》补齐重书上石,这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大喜事。另一《琅琊刻石》(残字),“石四面环刻,泐甚,先仅存西面十三行八十六字较清晰,为秦刻石最可信的一种。被誉‘无上神品’(杨守敬跋语)现保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有些刻石现能见到的是后世翻刻本,它们的艺术价值,比原刻拓本已相距千里了。
二、程邈
为秦下灶(今陕西省西安南)人,也有说他是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人。
程邈在秦曾担任过职位低微的狱吏。传说他善作大篆,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囚禁在云阳监狱里。在狱中,他深感当时官狱公牍文书繁多,用小篆体书写多有不便,需要有一种简易的字体
在秦代,隶书的出现与被广泛运用,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也是我国古代文字、书法艺术方面一个了不起的创举。程邈所“造”的隶书,虽然是一种比较简捷、草率、自由,而又未完全摆脱篆意,还没有后来隶书那样特有的波拂笔画的字(书)体,但它毕竟是一种崭新的字(书)体。写的艺术效果。秦隶,是小篆的变法,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文字对社会生活的实用性,而且对篆书也是一种解放,为这种书体的发展开辟了心的艺术天地。在当时,隶书虽说还不够成熟、定型,但它的确包孕了汉、唐隶书,又是楷书产生的先声。它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应该而且必须肯定的。
唐代李嗣真在《书后品》里把程邈的书法列为“上上品”,还说:“程君首创隶则,规范焕于丹青。”现在,程邈的隶书作品我们是无法见到了,《阁帖》卷五所载的程邈书,殊不足信。但是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千一百余枚秦代墨写隶书简片,聊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给我们提供秦隶的具体艺术形象。这批秦简虽然带有明显的篆意,但已具有隶书的雏形了。这批简书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方折笔改变了篆书的圆转笔,结体上改象形为笔画化,写得自然醇厚,充满天真烂漫的情趣,较之篆书那种相对雕琢、拘谨、整齐、穆肃之书法,可说是个大变化,使人耳目一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当乎自然”。秦隶,就具有这种“自然”的艺术风格。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使我们得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承隶的面貌。宋代《淳化阁帖·卷五》收有程邈的真书《天得帖》五行四十六字,疑为后来好事者伪托。
三、 张芝
张芝(?-约公元192年),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属甘肃省)人。张芝在我国古代书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他在我国草书艺术发展史上起过卓越的作用,是一位“开一代草书之风”的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草圣”。
张芝幼年好学,年轻时高尚不仕,朝廷以“有道”之名征召,不就,故人们喜称他为张有道。张芝善草书,精美绝伦。羊欣曾说:“张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