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一地鸡毛》中小人物的生存本相
浅析《一地鸡毛》中小人物的生存本相
【摘录】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平凡人物日常琐碎生活的描述,用简洁、平常的白话描绘出一幅幅家庭的场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写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琐事下观念的转变,展现了人物在处处不得意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庸俗地生活下去的生存本相。
关键词:小人物 生存 鸡毛 蚂蚁
相关研究综述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当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元。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的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刘震云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以其对社会日常生活独到、深邃的洞察而被人称道。
本文分析的《一地鸡毛》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将视角转向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在有浓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倾向的伤痕文学的基础上, 用白描手法, 用看似松散的结构、冷峻的态度, 轻松诙谐的语言, 逼真地表现了小人物们不起眼的司空见惯的生活, 表现了小人物们在争取自己美好生活时所遭遇的平凡的似乎微不足道但又实实在在的喜怒哀乐, 将强烈的情感融于似乎轻描淡写的笔触, 尽可能贴近地描写现实生活, 缩小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 以引起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认同与心灵上的共鸣乃至震憾, 达到文学的反映生活、昭示生活真理的目的。
《一地鸡毛》以底层人物的日常生活琐碎事件为情节,作家的“零度情感”纯客观叙述为写作策略,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小人物的生存百态。作品中世情的鄙俗,人物形象的卑微,人际关系的繁杂,使整篇作品弥漫着一种灰暗、荒凉的气氛。透过作家描绘的这幅荒诞、苦闷、卑琐、无奈的世俗人生图,我们能体会到他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焦虑。
有人认为,刘震云似乎在作品的背后还想向我们传达一些关乎生存的哲学,其间还隐约闪烁着一种尖锐的讽刺精神。既然现实生活的种种真实存在都被演绎为毫无价值,那么,这种无价值本身也就构成了我们对价值人格理想的深刻反思;有人认为作者平静随和地亮出了自己的平民身份, 毫无羞赧地敞开了自己的平民意识, 自觉认同于世俗化、市民化的价值观;也有人认为作者独特的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小说读来诙谐幽默又发人深省,是“含泪的微笑”。“一地鸡毛”式的寓言在我们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喧嚣不安的社会里依旧可以读出它的现实意义。
一、平凡卑微的小人物与窘迫尴尬的生活状况
小林吓了一跳,又问:
“你还写诗吗?”
“小李白” 朝地上啐了一口浓痰:
“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蛋!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混呗,你结婚了吗?”
小林说:
“孩子都三岁了!”
“小李白” 拍了一下巴掌:
“看,还说写诗,写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要异想天开,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你说呢?”
小林深有同感,于是点点头。
这是这部小说中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场景:曾经很有才又勤奋,平均一天写三首诗,豪放洒脱,上下几千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在话下,人称小李白的大学同学从大学毕业后坐不了办公室,自己辞职跑到一个公司去了到后来靠卖烤鸭已成了一个小小爆发户。“小李白”由一个诗的信徒变成一个卖烤鸭的个体户, 不能不说是形而下的务实性, 世俗性的生存观点与价值观的胜利。
“一滴水就是一滴水,不反映太阳的光辉。”小说中的人物没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只是卑微的活着的小人物,拥有食、色、性的本能欲望。因此,在充满种种纷繁复杂的勾心斗角的利益冲突的单位格局中,在灵魂的挣扎与耗损中,由于客观环境对人物的不间断的连续挤压使他们被动无奈的回归到了平庸的生存本真状态。从一开始“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到后来的“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升官发财,说真话倒霉受罚。于是在老关要求他解释昨天的事时,小林故作天真地一笑,说卖板鸭的是他的同学,他觉得好玩,就穿上同学的围裙坐那里试了一试,喊了两嗓子,纯粹是闹着玩。”再到“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林在单位里一步步地由清高走向平庸世俗的进程。他的形象不是高大的、令人敬仰的,他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平凡而卑微的。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中,小林学会了委曲求全、讨好奉承,在各种关系的缝隙中艰难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