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都护歌》ppt课件(20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都护歌》ppt课件(20页)

在横幅的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从远处传来。 这幅画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劳动人民所受的野蛮剥削。 丁都护歌 李白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gǔ dàng pán hǔ 1、知人论世,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习本诗的表现手法手法,感受诗歌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积累诗歌鉴赏技巧。 学习目标 一、自主阅读 1、知人论世:回顾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和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信息点。 2、诗歌写作背景。 3、全诗营造出的感情基调,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感情基调的字词。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旿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旿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都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李白借旧题写时事,在标题上就已营造了凄切悲苦的基调。 苦 悲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在诗中找出描写“纤夫”劳苦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2、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诗句“水浊不可饮”有哪些深刻含义? 4、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盛夏时节吴牛喘月。《世说新语·言语》载:“满奋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提示) 用典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诗词内容含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表述模式:述典故+联语境+表用意 用典效果:以吴牛的典故表现气候的炎热,连吴地的水牛看见了月亮都误以为是太阳而喘息,写得极形象极生动。李白借用典故,构建画面,巧妙点出炎夏酷暑的时令特征,使纤夫逆水拖舟的劳苦形象跃然纸上。 写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衣衫褴褛甚至赤身露体的纤夫,在烈日炎炎下,拖着载满各种石料的大木船,喊着哀伤粗犷的号子,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挪动着脚步逆水而上…… 这句诗含有三层意思: (1)由于天气酷热,久旱不雨,使河水变浅,暗示天气的“热”。 (2)由于水浅,拖船更加艰难,突显一个“难”字。 (3)由于拖船运石之多,致使河水格外浑浊,纤夫们天热口渴欲饮而不得,突出一个“渴”字。 4、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深化了诗歌主题。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这广大的磐石,采不尽,运不完,苦难深重,哪有尽头啊! 三、合作探究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这两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从云阳逆水北上,两岸商贾云集。看似无关题意,但却别有深意,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之。 提示 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都要先说明手法的名称、内容,然后表述这种手法在突出形象、显现意境、凸现主题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表述模式:手法名称+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这两句好像无关题意,其实匠心独运:商业网点的稠密、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构成鲜明的对照,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拖船劳役的繁重艰辛,渲染了环境气氛;“云阳上征去”,也为下文“万人系磐石”作了铺垫。 四、小结主旨 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诗言近旨远,意蕴深厚。 五、扩展阅读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璘的起兵失败之后。 ② 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 ③ 漂母:《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