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06221-G试验与GM试验联合应用的研究0.
G试验与GM试验联合应用的研究
(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 300350)
孙海柏 张立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以往认为只引起外源性感染,如眼角膜炎、皮肤感染等。但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在危重患者中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统计显示,白血病患者中IA总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曲霉菌属中不同亚型的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烟曲霉仍是IA最常见的致病菌,但是可以观察到黄曲霉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尚缺乏大量的关于曲霉菌菌株药敏实验的数据[1]。
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和治疗十分困难,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但是IA的诊治,仍然是血液肿瘤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其在免疫受损患者中病死率高达56%-88%,其他器质性器官移植患者的感染率为5%-42%,死亡率高达85%[2]。造成这种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曲霉菌感染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或真菌培养仍是诊断IA的金标准,但是存在诸多局限:1)取材困难,临床可操作性较差,尤其是对于HSCT后病情较重的病例;2)活检组织块通常较小,由于病变的不均一,容易出现假阴性;即便在血培养,随着培养技术的改进,但是敏感性仍然较差;3)非无菌部位标本出现阳性结果,难以判定是真菌定植或感染。4)真菌在形态上类似,组织学检查难以明确区分。因此,非侵入性检查,例如HRCT,血清学检查(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实验;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分子生物学检查(如RT-PCR)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3]。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IFI的早期诊断以及抢先治疗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希望能够达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进行相对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减少治疗费用和毒副反应的效果。近年来,几种非培养技术,尤其是对真菌抗原的检测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GM试验和 G试验,已被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认定可作为真菌诊断的微生物学依据[4]。G试验可诊断包括曲霉菌,念珠菌,镰刀菌等多种真菌,广泛地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而GM试验可特异性地用于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两种试验都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和缺点,其联合应用,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报导。
1. G实验的阐述
G试验特异性检测真菌细胞壁中(1,3)-β-D葡聚糖,它广泛存在于除接合菌(毛霉及根霉菌属)和隐球菌以外的真菌的细胞壁中。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等处理, 其从胞壁中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及其它体液中含量增加,而浅表真菌感染或真菌口咽定植时, 其极少能释放人血液中,故可将G试验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国外学者对于G试验的诊断价值已经有了深入研究。Obayashi[5]等应用Fungitec-G检测41例确诊患者的血浆,进行G试验诊断,结果中有37例阳性,在59例无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或结缔组织患者中,无1例阳性。对202例发热患者的血浆检测结果表明,G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10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和97%。Ostrosky等[6]检测283例接受常规真菌预防患者(1, 3)-β-D葡聚糖水平,以60pg/ml为诊断界,其敏感性、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0%、43%及100%。Persat F,RanqueS等[7]检测163名确诊及临床诊断IFI患者及170名无真菌感染的对照,以60pg/ml为诊断界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 9%、87. 1%、83.8%和75. 1%。
虽然国外对G试验的诊断意义已得到了肯定,但国内对G试验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研究。上海市长海医院血液内科[8]对血浆G试验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其对2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9]为对照标准。其结果显示:相比于金标准,G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分别为0.9461、98.6%、83.0%和(3.86±2.92)d。表明G试验较传统诊断方法在敏感性及所需时间上均有较大优势,且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能帮助早期诊断和排除IFD,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北京市道培医院[10]将2007年5月- 2008年5月162例疑为IFI的血液病患者,以20pg/ml为诊断界值,以排除诊断组为非感染组,以确定诊断+临床诊断组为感染组,其 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1%、7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