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20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主考学校:武汉大学
专 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张青
考生姓名:彭璐
准考证号:070110820121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邮箱地址:314195354@
2012年 2 月 25日
20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20例颅脑损伤所致肺水肿的护理经验。机械通气开始即持续监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并依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保持轻度呼吸性碱血症(pH 7.32~7.35)。同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输入液量、镇静、降温、抗感染等处理。肺水肿在治疗后<2h消退5例,<24h消退18例,肺水肿改善率75%。随访3个月,无病死率。
关键词:肺水肿;颅脑损伤;颅内高压
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PE) 是继发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1], 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其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易漏诊延误治疗, 病死率高。我对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例颅脑损伤所致肺水肿的护理经验,探讨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32岁。 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合并有硬膜外血肿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挫裂伤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33例、9~12分3例,8例已有脑疝表现。肺水肿表现:均于入院后不同时间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次数30次/min,口唇及颜面发绀[8] 。咳嗽、咳白色泡沫痰12例、血性泡沫痰8例。双肺布满湿音,胸片示双肺云雾状阴影15例, 肺纹理增粗5例,所有患者血气分析在吸氧情况下时PaO260mmHg,PaCO252.5mmHg,pH值为6.3~7.2。
1.3 处理及治疗
颅脑创伤致肺水肿处理:本组均在早期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维持,设定潮气量8~l0 ml/kg。呼吸频率12~16次/min,吸气呼气比控制在1:1.5,呼气末正压(PEEP)6~12mmH2O;吸氧浓度开始为0.90~1.00,以保证患者需氧,以后保持在<0.50。机械通气开始即持续监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并依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保持轻度呼吸性碱血症(pH 7.32~7.35)。同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输入液量、镇静、降温、抗感染等处理[2]。
2 结果
经上述处理后,肺水肿在治疗后<2h消退5例,<24h消退18例,肺水肿改善率75%。随访3个月,无病死率。
3 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
3.1 正确判断评估颅脑损伤的程度
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因此,观察病情便成为护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都起着重要作用。降低颅内压是治疗和预防肺水肿的关键,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和血压脉搏及意识障碍的变化,一旦发生瞳孔散大或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均提示颅内高压和脑疝早期。
3.2 体位
头部抬高30°,头颈部不能扭曲,此体位利于脑静脉血回流,降低颅内压(ICP),又减少了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肺循环血流负荷。 同时有助于脑静脉引流和利于脑脊液流动, 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氧合作用。避免头部转动,缓慢翻身,翻身时及翻身后,患者的颈部应处于中线中立位, 以维持静脉回流, 进而降低颅内压(1)纠正低氧血症: 颅脑损伤早期可因伤后颅内压增高, 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 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患者,由于降颅压使用脱水剂,使气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加重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轻度缺氧可给予鼻导管吸氧4~6 L/min,并给予20%~30%低浓度的氧气经酒精湿化吸入,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扩大气体和肺泡壁的接触面,使气体易于弥散,改善气体交换功能。以后根据缺氧情况、血气分析,逐渐增至40%~50%。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以免引起氧中毒,加重肺水肿。在常规高浓度吸氧难以奏效时,尽快用人工通气方法,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因肺水肿的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使脑血管扩张,加重颅内高压,脑水肿, 形成肺水肿→脑水肿→肺水肿的恶性循环(2)湿化与吸痰:人工气道的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削减了呼吸道的清除和防御功能,使下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加。加上脱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