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菌丝的形态
菌丝分类:菌丝按横隔的有无: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按细胞内核的个数划分: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多核菌丝、二倍体菌丝
按生长的空间划分:气生菌丝、基内菌丝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
初生菌丝:又称单核菌丝、一次菌丝:系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生长过程:纤细状多核细胞——隔膜——单核细胞;特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又名二次菌丝、双核菌丝:由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的菌丝,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
特征:多细胞双核菌丝,发生锁状联合;特点: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锁状联合:概述:该方式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目.
锁状联合过程:①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②双核之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③两异质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成为4个子核④2个子核在细胞的前部;另外2子核,1个进入喙突 了中,1个留在细胞后部⑤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⑥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细胞下部成为双核⑦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
锁状联合: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实质:有丝分裂;结果:菌丝伸长分支;痕迹:丝壁有突起
三生菌丝:又称三次菌丝、结实性双核菌丝: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 的已组织化了的双核菌丝。包含于:菌索、菌根、菌核、子实体
菌丝的组织体——特殊的菌丝体
实质:菌丝体在环境条件不良或在繁殖时,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的一种休眠体,能行使繁殖功能。
作用: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
常见类型: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子座
菌索: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表面常角质化,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发育成子实体
菌核:块状物休眠体(菌丝体+营养物质),具强再生能力、抵抗力,既是贮藏器官,又是菌丝组织体
子座:容纳子实体的褥状结构;由菌丝体组成,或由菌丝体和部分营养基质相结合而形成;形态不一,多为棒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菌丝束:菌丝平行排列的束状结构;肉眼可见;具有输导作用;无顶端分生组织
菌膜:菌丝紧密交织成一层薄膜
子实体的形态:
概念: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体,由已分化的菌丝体组成,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即通常被人们称作“菇、菌、蘑、耳、蕈”的食用部分。
来源: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作用: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繁殖器官、食用部分
形态:形状、大小 、质地各异,丰富多彩
伞状子实体结构:都有菌盖、菌柄,部份有菌幕、菌环、菌托
概况:菌盖:是食用菌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多位于菌柄之上。它是食用菌最明显的部分,是食用菌的主要繁殖器官,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组成:表皮(各色)菌肉:质地:肉质、胶质、革质等;组成: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菌褶:菌盖下片状物、产担孢子部位、具子实层(产担孢子)菌管:辐射状排列、管状子实层(产担孢子)
菌柄:作用(支撑菌盖,输送养料次要食用部位)着生方式(中生、偏生、侧生)
菌幕:1.外菌幕:包被整个幼小子实体的膜;2.内菌幕:菌盖和菌柄间的连接膜
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撕裂方式不同,菌托的形状各异.(1苞状, 2.鞘状, 3.鳞茎状, 4.杯状, 5.杵状, 6.瓣裂, 7.菌托退化, 8.带状, 9.数圈颗粒状
菌环:内菌幕被撑破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
孢子:概述: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有性孢子:子囊孢子、 担孢子;无性孢子:节孢子、 粉孢子、厚垣孢子、 分生孢子
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特征
几种主要毒菌:多为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
已发现:世界:约250种;中国:约90种(30种剧毒);类型:胃肠型、致幻型、肝损型、溶血型
中国菌业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传统品种,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2.改良栽培方法、生产技艺,栽培方式向多样化、工厂化发展,开发多样性的培养基质,培育新品种。3.生产向专业化、联户规模型发展。 4.开发野生菌类资源。5.发展观赏真菌和家庭园艺.
发展趋势总况:1.突破气候及地理限制2.不断改良栽培方法、生产工艺3.增加栽培种类4.培养基质多样化
2、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营养: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化学物质,并加以利用,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及其结构物质的生理过程。
营养物质:外界环境可为生物细胞提供结构组分、能量、代谢调节的化学物质,也称为养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