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民俗风情概述
第十三章 民俗风情导游 【关键词】 民族、民俗、民族风情、导游讲解 课程要求 第一节 民俗风情概述 一、民俗风情概述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 如衣、食、住、行习俗, 生产、交易习俗; 也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 如家族、亲族结构, 婚丧礼仪习俗; 同时, 还包括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 如民间信仰、岁时节日习俗, 以及民间传承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诸多内容。民俗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 是构成民众生活文化史的主体与核心。 第一节 民俗风情概述 (二)民俗分类 1、经济民俗 2、社会民俗 3、信仰民俗 4、游艺民俗 第一节 民俗风情旅游概述 (三)民俗的基本特点 1、民俗的集体性和社会性 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第一节 民俗风情旅游概述 二、民俗在旅游中的应用 (一)生计方式在旅游中的应用 (二)物质生活民俗在旅游中的应用 (三)社会民俗在旅游中的应用 (四)精神民俗在旅游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民俗风情旅游概述 三、民俗风情旅游对导游员的要求 (一)努力成为民俗学的专家 (二)适当了解民族语言或方言 (三)熟悉重要政策 ,尊重当地民族 (四)掌握并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一、汉族民俗节选 ——传统节日导游讲解要点提示 (一)春节 (二)清明节 (三)端午节 (四)中秋节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1.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等族都过此节。主要内容:操办年货、做新衣、扫尘、祭祀、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饺子、元宵,舞狮子、扭秧歌,玩花等。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又称端阳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二、蒙古族民俗节选 三、维吾尔族民俗节选 四、回族民俗节选 五、壮族民俗节选 第二节 民俗风情导游背景知识与导游示范 六、土家族民俗节选 七、藏族民俗节选 八、彝族民俗节选 九、傣族民俗节选 十、白族民俗节选 十一、纳西族民俗节选 彝族 傣族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傣族 民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