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文化三-文艺创作中的“双性同体”.doc

理想文化三-文艺创作中的“双性同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艺创作中的“双性同体” 冷东 “双性同体”(androgyny),又称“双性共体”、“雌雄共体”和“雌雄同体”等,除涉及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不同领域,也成为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题材。本文仅列举中外部分有关成果,简要评述如下。 一、西方文艺创作中的“双性同体” 陈晓兰《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2期,页167-172)一文,较为详细和深刻的论述了“双性同体”。文章提出在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中,平等、差异、“双性共体”这三个概念不仅体现了不同国家、地区、个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及研究的不同倾向,而且也体现了女性主义者关于女性、性别问题及两性关系、人类未来形象等问题认识的历程,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发展的三个阶段。 关于“双性同体”的概念,文章认为是“阐明一种非僵化地派分两性特质和本能的情境,而设法将个人由理教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是“两性间水乳交融的精神,它指的是一个宽广的个人经验的范畴,允许女人具有侵略性,也允许男人温柔,使得人类可以不顾风俗礼仪来选择他们的定点。”当然,“双性同体”海阔天空的本质基本上是无法定义的。 在“双性共体”的起源和发展上,“双性共体”是人类未压抑、未分割前的性别混饨状态,也是完整和完美状态。“双性共体”有其人类神话和人类学的哲学基础,并摈弃了“双性共体”的生物学意义,引伸到人际关系、政治统治及事物的本质之中,即一切对立面友好相处、结合一体,以此象征理想的两性关系;20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革,也为“双性共体”思想提供了现实土壤。 在“双性共体”的内容和意义方面,性别大同境界里的“双性共体”体现了人道主义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结合了平等、差异两种倾向,构想出两性形象的新模式。“双性共体”的理性,得以消除人类处境的对立面两极:阴与阳、男与女、乾与坤、肉体与灵魂、公与私、社会与家庭、感性与理性、混饨与区别等二元的对立与分离,从而结束男女两性的对立不平衡关系,代之以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和可变换的、非恒定化的文化性别。 文章认为,“任何无愧于艺术家称号的艺术家是或多或少的双性人”,并以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作为“双性同体”不可多得的范本。当然,文章也没有忽略“双性同体”的局限,从男女两性的对立到性别的整合,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它将男人和女人同时卷入了这场变化之中,令人们迷惑,也令人们担忧。失去了性别的标志,人们将如何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基于传统对于女性气和男性的界说之上,将二者相加,并不能代表这种新身份和新形象的本质。因此,女性主义必须重新确定符号、创造新的术语和概念来描述这一新的存在。 徐岱《论美感的生命形态》(《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5期,页11-19)一文认为:“双性共体”是以刚与柔为其表现形式的大自然“天地之道”的真正体现。在我们的生命里,这个“阴阳之道”主要存在于作为生命之根的性别上。在人类学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雌雄双性体,这个双性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所以,“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这倒不仅仅因为从生物学角度考察,男人和女人都同样既分泌男性激素也分泌女性激素,而且也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因为只有这样,两性之间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协调,达到真正的理解,因为人真正能理解的其实只是和自己同类的事物。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正是从这里提出了著名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理论,分别用来指男性和女性心理意识深处隐藏着的异性原型。为了使个体人格得到健康和谐的成长,应允许男性人格中的阿尼玛(女性)因素和女性人格中的阿尼姆斯(男性)因素,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一定的展现,否则,这些被压抑到意识深处的异性因素的逐渐积累,最终会危及生命主体的存在。“我们必须永远记着,在每个个人身上都混合着两类特征,只不过与‘他’或‘她’的性别相一致的性格特征更占多数而已。” 作者列举了几个例证。一是海明威的传记作家库·辛格曾指出:“海明威外观粗鲁健壮而又英勇,颇有男子气概。但内心里他有一种女人的直觉,善感、温情,容易落泪。”从心理分析来看,有“雄狮”之誉的海明威最终自杀身亡,同他平时过多表现男子汉气质而压抑了阿尼玛情绪的正常宣泄,最终使内心女性化而变得脆弱不无关系。另一个例子是乔治·桑。初上文坛的乔治·桑虽已是一个二十八岁的妇人,但却“取了一个男人的名字,打扮成男人的模样,在男子中间完全象男子一样生活。”这不仅使她在文坛上独具异彩,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将其阿尼姆斯情绪作了尽性释放。”还如巴尔扎克小说《幻灭》里的男主角吕西安是这样被描写的:“他脸上线条高雅,大有古代艺术品的风味:希腊式的额角和鼻子,女性一般的皮肤白得非常柔和,多情的眼睛蓝得发黑,眼白的鲜嫩不亚于儿童。秀丽的眼睛上面,眉毛仿佛出于中国画家的手笔,粟色的睫毛很长。腮帮上长着一层丝绒般的汗毛,色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