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山后课改时代,学习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doc

杜金山后课改时代,学习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金山后课改时代,学习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doc

杜金山:“后课改时代,学习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 时间:2017-01-12 14:15:45来源: 中国教师报浏览次数:24 ????? 现代化的校舍、设施,现代化的课程和现代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并不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部,甚至都不能算是主要元素。现代思想引领下的师生教与学行为方式的现代化,才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 ????? 真正的公平,是通过教育让每个受教育主体的天赋、德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外在(硬件、软件、课程、出口)条件的改善,有促进公平的作用,但是,单靠外在的变化,是无法得到根本性保障的。遗憾的是,面对时间分布意义上的不公,作为教育的行为主体——一线校长和教师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步伐却十分缓慢,有些所谓的解决方法,其实是南辕北辙。所以,“后课改”时代,我们的主要任务应是剑指公平,应该集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或者消灭各地、各校与现代教育的“时差”,从内部促进真正的教育公平。 ????? 教育由外铄走向内生,由纯粹外在决定论适当走向内在主体决定论,更符合教育规律。这是教育人本主义对教育公平的贡献和最有力的回答。事实上,我们早已经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情感。理性,代表方法,她可以让学习效率提升;情感,代表人性的需要,她既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生活意义,为学生学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还能真正实现知识的教育意义,促进人性、能力、智慧的发展。而这种以内在唤醒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众所周知,教育不公的是外在条件,作为学习主体尤其是初期的学习主体,是没有地域差别的。所以,我们践行的课改,应该是对外在条件依存度最低的学习发展方式,也就是最容易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的学习与发展方式的变革。 ????? 实践证明,高效课堂,既为教育由外铄走向内生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又让教师同时站在一个新的、同一的起跑线上。理论上讲,只要顺利引导教师走上新教育之路,就等于给了所有人一个新的、几乎无差别的起点,就可以让任何地方的学生以最小的差别获得最佳发展。 ????? 十年课改,为厘清其发展轨迹,我们对课改的路线图进行了粗略分段,把到目前为止的课改划为四代,即一、二、三代和“后课改”时代。这里所说的课“改”,是改革,不是改良,更不是简单的改变。 ????? 符合改革本意的课改,其第一代的特征是“改结构”,即由教、学改为学、教,顺序翻转,至少让中国的教育改革避开了“刻舟求剑”式的尴尬。第二代课改,我们将其定义为改关系,因为,关系决定性质,新旧教育一定是性质不同的教育。所谓关系,就是主体间的相处方式,新教育一定由新的关系决定。 ????? 第二代课改,改变了两对主体间的关系,第一是师生关系;第二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他们间不再是“主”“客”体关系,我们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应该成为所谓的客体,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他还是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即主体中的一员,教育和教学关系,都是主体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定位,彻底否定了教育的服务性质,把教师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员分开,让所有人明白教师工作所具有的独特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复杂性。让社会尊敬教育、尊敬教师;让教师敬畏教育、敬畏学生。主体间关系性质的确立,为师生的平等交流搭建了人性化平台,使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成为可能。 ????? 第三代课改,我们定义为改意义。第二代课改的显性追求是学习效率,隐性追求是民主精神、公民意识。遗憾的是,有些课改学校,只看中了显性的“效”,有意无意地放弃了隐性的“义”,无限放大了“效”的手段性,导致了课改以后再入牢笼、作秀假改现象的发生。所以,我们直接明了地提出了第三代课改,把追求教学的教育意义作为课改的目标和检验标准,目的有二,第一是回归教学的教育意义、知识的智慧意义、科学的方法意义,让中国教育回归常识、回归育人、回归智慧、回归能力;第二是对第二代课改中的部分学校进行纠偏,剥下部分学校借课改之名,行应试之道的画皮,防“李鬼”冒充“李逵”,混淆是非。 ?????? “后课改”时代,我们一方面继续对课改的整体性、系统性、细节性、创新性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迅速普及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通过让现代教育走向常态,从根本上为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做贡献。 ????? 我们看到,通过政府的不懈努力,空间分布意义上的不公,正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加以解决。校舍统一、达标建设,设施规范、标准配备,是硬件的公平,政府正在努力做到;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流转、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软件的公平,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正在投入;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从课程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层面上,满足了发展的需要,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公平,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正在努力践行;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