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徐秋萍版-学生用..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徐秋萍版-学生用.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序言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改造老药;寻找新药 2.药理学发展简史 1.古代本草阶段中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一世纪,载药365 种) 罗马? 盖仑(公元二世纪) 2.现代药理学发展 化学的发展把药物从粗制剂发展为化学纯品和单体 生理、生化的发展推动药理学的进步 3.近年来药理分支学科的发展 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时间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方法 采用健康、不麻醉动物进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研究; 采用麻醉动物研究药物对器官、系统的影响; 采用离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进行“ 离体实验” 或“ 试管试验” 实验治疗学方法 临床药理学方法 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二章 药效学 1.药物作用的基本概念 2.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兴奋:功能提高,活动增强。 抑制:功能降低,活动减少。 药物作用方式 局部作用:不经血液循环,仅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吸收入血后,经过血液循环达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3.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有选择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对其他组织无影响或影响小。是临床选药的依据;选择性高,药理活性高,疗效好 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增加,选择性降低。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 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包括“ 三致”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 特异质反应: 3.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种属差异:不同种的动物对药物反应不同 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药物反应不同 个体差异: 高敏性: 耐受性: 4.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1.剂量的概念 1、阈剂量(threshold dose)即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2、有效量(effective dose)或治疗量(therapeutic dose): 3、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 4、中毒量(toxic dose): 5、致死量(lethal dose): 6、极量: 2.量效关系曲线 药物只有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起效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与效应成正比 药物有最大效应 在效应为50%最大效应时,机体对药物反应最敏感 3.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 治疗指数TI(therapeutic index):LD50/ED50或TD50/ED50。TI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安全。 安全范围:ED95与TD5之间的剂量距离,越大越安全。有时用ED99与TD1之间的距离表示。 4.药物作用的机理 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对神经递质、介质或激素的影响 作用于一定的靶的 1.受体 2.离子通道 3.酶 4.载体分子 5.受体学说 1.受体的概念: 首先与药物起反应的细胞成分,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是蛋白质性质的大分子,在体内有特定分布点 2.受体的特性 数目有限:有饱和性、竞争性。 特异性,即严格的立体专一性。 受点:指受体分子中与药物结合的某些活性基团。 高度敏感性 3.药物与受体的作用 Drug :D Receptor:R Effect :E 药物与受体的作用——占领学说 基本观点: R 必须与D 结合后才被活化,药效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 D 与 R 之间具有结合的能力,称:亲和力,用1/ KD 表示。 D 与R 结合后引起E 的能力称为:内在活性(? )。 从量效关系曲线看亲和力、内在活性 4.根据内在活性将药物分类 纯激动剂(agonist,Ag) :?=1.0 纯拮抗剂(antagonist,Ant):?=0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0<?<1 5.竞争性拮抗 拮抗剂与激动剂相互竞争与受体结合,可降低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但不降低内在活性 6.非竞争性拮抗 拮抗剂可降低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内在活性 6.药物的构效关系 结构近似的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反

文档评论(0)

cjbck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