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郭象精品课件
——道家与玄学—— *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元康(291~299)年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时,随着西晋开国元勋自然生命的结束,西晋前期的礼法派已不复存在。礼法派的子弟开始了玄学化的过程,与玄学家族的后代融为一体,于西晋元康时期走上历史舞台,史称“元康名士”。他们创造的玄学,史称“元康玄学”,可见有贵“无”论、崇“有”论和郭象的“独化”论。 元康 名士是一群在骄奢淫逸风气中成长起来的贵族子弟,追求自由放任的生活,对传统的礼教,形成了更大的冲击力量,其中的极端分子被称为“元康放达派”,这就决定了 其主流派的理论形态是宣扬虚无主义的贵“无”派,主张“言不尽意”,代表人物王衍、乐广,以及“八达”。 1、贵“无”派 与“言不尽意”论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世说新语·识鉴》 领袖王衍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 “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晋书·王衍传》 被山涛、王戎捧出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晋书·王衍传》 大空谈家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ai)行,令婢:‘举阿(e)堵物!’” 《世说新语·规箴》 清高的表象 王戎曰: “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世说新语·赏誉 》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世说新语·赏誉》 领袖乐广 被正始、竹林名士捧出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世说新语·赏誉》 言简意赅的清谈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著论以讥之。” 《晋书·王衍传》 贵“无”派思想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一、元康玄学与郭象的崛起 贺司空入洛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chang)门,在船中弹琴。张季鹰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张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世说新语·任诞》 张翰其人 “言不尽意”论 第十三讲、郭象玄学(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