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 苏教版精品课件.pptVIP

14.1 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 苏教版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词语。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5.(2011·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对赏析的角度进行了限制,只能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说。答题时,一要答出画境,写出是一种怎样的画面;二要答出真景,也就是作者想象中的误以为“真”的景象;三要答出两者的关系,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由真景返回画面。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方法感悟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阅卷现场名师批阅 (2011·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采样 描绘了一位乐观旷达、满心喜悦的诗人形象。 答案订正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订正指导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没有仔细品味题目,题目“怀”和“访”字表达出诗人是一个重视友情的人。“乐观旷达”无从说起,诗中找不到根据。“睡起苕溪绿向东”表现了诗人的淡然优雅,“客子光阴诗卷里”表现了诗人的情趣高雅,“纶巾鹤氅试春风”表现了诗人的风流潇洒。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答案采样 诗人身为“客子”表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情,只能寄思念于诗卷之中,杏花飘落,盼望亲人和朋友的消息却没有音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惆怅、失望的情怀。 答案订正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订正指导 首先考生没有把握住诗歌的主题:怀念老友,前去访问。再者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错误,同时缺少“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技巧表述,故只能得1分。 在“诗卷”里度过一段“光阴”本身就是诗意美丽的,消息自杏花春雨中传来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情感基调充满了愉悦与洒脱,格调淡然清新。 阅卷专家点拨 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无论是先有情思后借物言志的“情思的物态化”,还是先见某物,后托物言志的“物象的情思化”,意象都是因为本身有某种特征,才为作者所用。 2.注意整体把握。有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时,则鉴赏重在把握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不能只顾单个意象不顾整体意境。当然,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单个意象。 3.注意联系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往往与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回答意象题,一般要根据问题回答表现出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优化演练知能闯关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之,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考题悟道细剖高考 考查点一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