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那山土壤植被实习报告
嘉应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101班
姓名:李智钊
学号:111080005
组别:第四组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1(1)班
土壤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实习,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习,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和视野,激发实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1.地点:阴那山
2.时间安排:12月20日:梅县阴那山土壤、植被实习
三、实习内容
1.植被生态环境调查;
2.珍稀植物的环境调查;
3.土壤垂直剖面、土样样本采集,观察土壤垂直变化规律;
4.观察植被的垂直变化规律,区分植被类型,做植物样方分析。
四、实习用具
1.个人装备:背包、野外记录本、铅笔、雨伞或雨衣、干粮
2.实习队:地质罗盘、扩音器、卷尺、军用铁铲、样方绳、医药箱、高度表
五、实习纪律
l.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缺席旷课。
2.爱护名胜古迹,遵守封山育林规定,注意保护环境。
3.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尊师爱友,听从队长与教师指导,虚心学习,认真独立完成各项作业。
4.实习期间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得做与实习无关的工作。
六、安全制度
1.爱护公物、保护好图纸、资料及实习仪器、装备,遗失负责赔偿。不得攀登陡崖,不走危险小道。
2.未经允许不得下河、湖游泳和擅自随便离队。乘车要注意安全,上下车要礼让。
3.上下山时不得争先恐后,不得在山上乱抛石头。敲打标本必须环视四周,以确保安全。
4.遇雷暴雨其它意外事故要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注意饮食卫生,不随便吃零食,喝生水。
5.外出实习一律穿布鞋或运动鞋,女同学不得穿裙子,男同学不得穿西装短裤和背心,注意防雨防晒。
七、室内整理与实习报告
1.将野外所收集的全部资料、标本进行复核、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
2.实习报告:按照专业实习要求完成实习报告。
八、实习领导小组
组 长:罗迎新 副组长:程洁如
带队老师:梁锦梅 林培松 曾兰华
九、实习小组名单
第四组:李智钊、古会媛、蔡泽民、洪怡君李
十、实习具体情况
(一)阴那山概况
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其东南为大埔县英雅乡,距梅州市区40多公里,梅州首屈一指的胜景名山,人称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闽粤,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并称“粤东三胜”。~15米。偶见木荷、缺萼枫香、鹿角锥等喜阳植物加入,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灌木层生长茂盛,且含有乔木幼苗。草本层多为铁芒箕和芒草等。
3.阴那山植被实习情况报告
我们沿着灵光寺寺后的小路上山,经由圣寿寺登阴那山。在圣寿寺前方的我们看到分布着季风常绿阔叶林,在阴那山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我们在这里观察了该处林木的三个基本层,分别是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约16米到20米高,灌木层较稀疏,高度在一两米左右,草本层由于此处的森林盖度大,大概达到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导致林下植被较不发育。乔木层的胸径大概在50厘米左右,少数有板状根的出现。层间植物发达,如藤蔓植物生长情况良好,还有地上的苔藓生长情况也较好。我们还观察了一种植物间特殊的共生现象——绞杀现象。
当我们来到在阴那山海拔600米左右的沟谷地带时,此处分布着大型叶的野蕉—海芋群落,由于水热条件优越,土层肥厚,才发育了这些喜湿热的群落。群落上层由野蕉组成单优层片,盖度在90%以上,下层草本以海芋占优势,间有华南毛蕨、野姜花等。
当我们来到海拔600 -1100米之间时,此处分布着山地常绿阔叶林,乔木以大叶锥栗、华润楠、木荷、细叶青冈、桂花木姜等种类组成,乔木层盖度多达95%以上,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灌木层盖度在20 ~30%,草本层不发育。而在常绿阔叶林外缘常见马尾松、木荷、缺萼枫香等树种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盖度达80%以上,灌木层较发达,常见木荷、华润楠、鹿角锥、甜槠、杜英等乔木幼苗。
到我们到达阴那山海拔1100米以上地带,植被发生明显的变化,高度明显降低,由矮灌丛林变为草甸、矮草丛。一部分原因为山上的气温较低,植被的生长较为困难,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阴那山上的风力较大,植株较大的植物难以生存,因此植被的高度普遍较低。而阴那山,灌草丛分布广泛,大部分是在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的迹地上发育出的次生性植被。
通过上山这一路我们感受到阴那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有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