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路径及表单-9..docVIP

2013年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路径及表单-9..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路径及表单-9.

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3年版) 一、出血中风(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出血中风(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ICD-10:I61)(其中规定幕上大脑出血30ml,基底节区出血20ml;幕下小脑出血10ml)。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 2)发病急骤,病前多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常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诱发; 3)头部CT:多可见出血灶。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出血中风急性期证候诊断: 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痰热腑实,瘀阻清窍 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 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痰瘀阻络,血溢脉外 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⑤元气不固,神明散乱 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暗脉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止血药和凝血药。 5.中医治疗方案。 (1)出血性中风发病12-72小时内给予宁脑汤口服或鼻饲,3-5天后如无消化道出血等征象则加用化瘀散。 (2)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则停用化瘀散,如吐血或黑便等出血明显则停用宁脑汤而改用止血剂辨证论治。 (3)以3天为一疗程,并复查CT。3-7天后根据辨证论治选用中风2号、中风3号方、中风4号方。 ①宁脑汤 (中风1号): 代赭石30g 羚羊角粉1g 钩藤25g 石决明25g 夏枯草30g 天 麻9g 竹茹 9g 胆南星 9g 炒山栀9g 川牛膝15g 车前子15g 大黄粉2g 三七粉2g(冲服) 化瘀散组成:水蛭粉0.5g全蝎粉1.5g 功效:镇肝熄风,清化痰瘀。 适应症:出血性中风辩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及中脏腑之阳闭症。 加减:痰热腑实加全瓜蒌15g生大黄12g枳实12g;阴虚风动加龟板15g白芍15g;痰湿、多痰加半夏9g贝母9g僵蚕9g;热甚:加黄芩9g;痰热内闭:加天竺黄9g石菖蒲9g。 ②中风2号:(痰热瘀阻) 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黄连6g 陈皮6g 半夏9g 枳实9g 竹茹9g 胆南星9g石菖蒲9g炒山栀9g 夏枯草30g茯苓12g 牛膝15g 天麻9g 化瘀散3g(冲服) ③中风3号:(痰瘀阻络,血溢脉外) 化痰祛瘀、活血开窍 天麻9g 半夏9g 炒白术9g 胆南星9g 石菖蒲9g 僵蚕9g 郁金9g 茯苓12g 地龙15g 桔红9g 化瘀散3g(冲服) ④中风4号:(气虚血瘀症) 益气化瘀、活血开窍 生黄芪30-60g 党参15g 当归9g 川芎9g 牛膝9g 白术9g 地龙12g 茯苓12g 化瘀散3g(冲服) 中药针剂: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黄芪注射液50mL或者疏血通粉针剂5-10ml静点每日一次。 以上诸方应用时如有失语、舌强之征均可加入解语丹。 (4)神清、病情稳定者第5天可应用三七类中药制剂静点,开始宜小剂量。 (5) 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点,每日1次。用于中经络诸症及中脏腑闭证。 (6) 5-7天如病情稳定、无继续出血征象可应用三七总皂苷、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疏血通等中药针剂,开始静点小剂量。 (7)辨证论治 中经络 ① 痰瘀互阻 [治法] 化痰祛

文档评论(0)

sa43sad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