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犯罪客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别: 1、客体决定犯罪性质,对象则一般否 如 破坏公共汽车:a使用→公共安全→破交罪 b未使用→财产权→破财罪 武器弹药: a普通公民→公共安全→盗窃枪 支……罪 b现役军人→国家军事利益→盗窃武器装备罪 2、所有犯罪均有犯罪客体,但不一定有犯罪对象(如偷越国边界罪) 3、客体均受侵害,对象则未必 4、客体是犯罪分类的依据,对象则否 (死人、杀人、爆炸、重大责任事故等) B对社会造成危害 (有益于社会的否) 2、主观上的心素 —— 行为是在人的意志或意识下进行(否则达不到刑法的目的) A睡梦中或精神错乱下的举动 B不可抗力下的举动 C人在身体受强制下的行为 (精神强制除符合避险外应负责任,如从犯) 鼓动乙坐飞机坠机身亡? 烧纸人喝灰杀人? B 自愿承担保护义务 a 公务(警察提奸杀命案凶手指认犯罪现场,遇激愤家属痛殴,警察放任。不作为的伤害罪) b 业务(导游对生病团员不加照料以致病情加重) c 契约 (保姆带小孩) C 基于密切的生活关系 生活领域内有紧密关系的人,互相有排除危难的身份 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配偶、共同生活的未婚夫妻(只有婚约但并无共同生活则否) 疑问:形同配偶的同居者?先生见太太菜市场持刀砍人而不阻拦,是否成立伤害罪的帮助犯?形同陌路的分居夫妻?形同仇敌的兄弟?合租者?宿舍的室友?教室内的同学?监狱囚友? D 基于危险共同体 登山团体、泛舟团体、潜水或其他探险队伍 疑问:警方缉捕枪击要犯的攻坚小组,多人开溜或刻意不支援火力,落单的成员遭击杀? 强盗集团打劫,有成员遭反击重伤,共同逃脱后被弃之不顾,终致死亡,不顾而去的众人? 碰瓷团伙伤到自己人案;两小偷甲致乙摔伤案 E 基于危险源的监控义务 饲养动物、汽车安全、警员枪支等等 F 基于危险前行为 (打鸟电线掉、径去、电死小孩) 注:关于保证人地位问题,Roxin说它是刑法总则的解释学上最有争议、最为灰暗的一角。关涉到构成要件的明确性与罪刑法定原则,法官自由权与公民自由的限度,秩序与人权之间的纠葛。 ★能够为——期待可能性 (客观构成要件的判断,过失犯与故意的作为犯则属罪责的判断阶层) 登山团队属于危险共同体,队员彼此有救援义务。 喜马拉雅山的圣母峰(埃佛勒斯峰)高达8848米,八千米以上的地域,气温在零下摄氏40度,空气极为稀薄,强风时速二百公里,山势至为陡峭,走错一步即坠落山崖,用免于冰封天地,无人能将尸首带出(直升飞机无法飞抵这种地势)。攻顶的生命危险性非常清楚,试图登顶的人彼此讲明,如有落单,其他队员不救援,否则等同于陪葬。 迄今已有一百二十个失足的登山者长埋在圣母峰下。 案例与解题 1、甲男乙女在网路上结识,相约在旅馆一夜情。乙本有心脏疾病,由于过度兴奋,不断抽搐进而休克。休克前,乙曾哀求甲送医急救,甲生怕一夜情为人所知,径自离去。乙因失去救治机会,死于旅馆卧榻。法医鉴定,如果早些送医,乙极可能不死。甲有罪否? 2、月黑风高,功夫好手甲独行荒郊,盗匪乙持枪拦路抢劫。甲反击,重创乙,乙软瘫于地。甲知冷风如刀,若不伸手援助,乙更有后患,后忧虑及恶徒终须自食恶果,乃飘然离去。翌晨,路人发现乙冻死,报警。检方勘验尸体伤痕,查处为特殊掌法所伤,约谈甲,甲坦承一切。侦查终结,检察官以杀人罪起诉甲。问起诉是否有理? 3、警员甲乙夜间巡逻,将车停放在路边小睡。勤务指挥中心通报,某街巷发生凶杀案应速救援。甲乙误听地址,前往查看,发现无异状,亦为回报指挥中心。半小时后,指挥中心再催促,甲乙驶往正确地址,发现一伤重被害人,即刻送医救治。被害人由于迟延就医,失血过多死亡。医师认为,早五分钟送来,被害人可能不死。问甲乙有罪否? (三)择一的因果关系(双重的因果关系) 对于同一结果,两个独立的条件可以互不干涉地引发。 Case:甲、乙分别地在丙的食物下致命毒药,丙死。 Anser1:否定说 个别判断,依条件说判断,没有也会死,故均不是原因,A、B均未遂犯。 Anser2:肯定说(大塚仁、西原春夫、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