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语言转换技巧专项训练讲解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语言转换技巧 【关于转换】 1、“出入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入知出,则尽读书之法也。”——摘自南宋陈善《扪虱新话》 陈善所说的“出”,即指读者能准确“转换”作者的观点和意旨。信息转换,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难点。能对原文信息进行恰当转换,才算真正读懂原文。 2、“三种语言说”:现代文阅读答题过程是应试者根据第一语言(命卷者语言)的要求,感知第二语言(作者的语言)所表示的信息,然后用第三语言(答题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恰当转换的前提——读懂原文】 提示:关注题目、首尾段、文脉句,把握中心。 【转换的原理示例——第二语言转换为第三语言】 应试者根据第一语言(命卷者语言)的要求,感知第二语言(作者的语言)所表示的信息,然后用第三语言(答题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示例1.宋太祖“仲夏夜梦”具体内容是(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相关语段: 宋朝收拾了残唐五代那种乱糟糟的割据局面,能够维持比较长时间的统一和稳定,所以元代有汉唐宋为“后三代”的说法。不过,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我们只要看陆游的一个诗题《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土》便知。宋太祖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把南唐吞并,而也只能在他张卧榻上做陆游的这场仲夏夜梦。 示例2.根据划线句子回答:作者认为在作文方面,传统教育有哪些主张(不超过30字) 无论是叶圣陶还是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对传统教育都是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搞虚无主义。比如,在作文教学方面,他们反对旧式文人热衷于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滥调,却十分讲究文章的谋篇布局,要求写文章做到自然圆和,严谨得体;等等。 示例3.作者说汪藻和萧立之在桃花源上的寄托不同,请分别写他们各自的寄托。(每人不超过15字)(4分) (《宋诗选注》)选了萧立之的《送人之常德》,注释引了方回逸的诗作为参照,说明宋末元初有些人的心理是:要是不能抵抗蒙古人的侵略,就希望找个桃花源去隐居,免得受异族的统治。这是又是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一首咏怀古迹的诗虽然跟直接感慨时事的诗两样,但是诗里的思想感情还会印上了作者身世的标记,恰像一首咏物诗也可以诗中有人,因而帮助读者知人论世。譬如汪藻有一首《桃源行》,里面说:“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这首诗是在“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崇道教求神仙的时候作的,寄托在桃花源上的讽谕就跟萧立之诗里寄托在桃花源上的哀怨不同。 ——节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有删节) (1)汪藻寄托的是 (2)萧立之寄托的是 【语言转换专项训练】 训练一:“含蓄”转换为“显豁” 题1.第一段中“这种命意”具体所指的内容是(不超过18字) 相关语段 诗坛早有梅花误 梁实秋写过一篇散文《寒梅着花未》,涉及到文艺的批评方法、诗的艺术特质和诗人气质这些重大的理论课题,倘若写成理论专著,他自会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纵横驰骋,以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可是在一篇千字散文中完成这种命意,是十分困难的,不仅需要容量的浓缩,而且需要在散文文体允许的限度之内,以散文的笔致完成理论观点的传达,自然需要散文的大手笔和理论大家共聚一身的禀赋了。 题2.第三段中的“画眼”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作答不超过20字) 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声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迷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只不过没有时间将它行之于纸,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须的全部思维过程。 题3.解释“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在文中的意思。(2010年深圳二模)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大。一些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题3参考答案: 大量庸质与恶质作品(“粗品”“低端文化产能”)败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栏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doc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物理及答案.docx
- 跨学科实践活动09+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课件+设计(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答案.pptx VIP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单80条PPT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x VIP
- 外研社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B2U4 iExplore 2.pptx VIP
-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中英对白剧本.pdf VIP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计算小达人3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x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