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杭电通信电路实验1.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 王健
学号:
班级:
实验名称: 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及仿真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2、了解和掌握阻抗匹配电路原理及结构。3、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谐振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影响。4、熟悉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
设计指标
1、工作频率在 20MHz;2、设计合理的输出匹配网络和输入匹配网络,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
抗为50Ω ;
3、三极管选用 Q2N2222,集电极采用串馈供电,电源电压为 12V,基
极采用自给偏置方式供电;
注意三极管的极限参数: Icm = 800mA,P cm =1.2W,Vcemax = 30V )。4、输出功率 P o ≥1.5W 。5、二次谐波抑制度 H 2 ≤ ?30dBc 。6、求出在最大输出功率时信号的输入功率。7、分析最大输出功率时的电源功耗、集电极功耗、效率、功率增益及二
次谐波失真。
原理图
(1)直流馈电电路
在本设计中,三极管 Q2N2222 要求采用集电极串馈供电,基极采用自给偏置方式供电(电源电压为12V),在电路中L1为功率管的基极提供直流通路,L2 为扼流圈C1为高频旁路电容。
在这里我们选取
L1=1mH, C1=30uF, L2=1mH,
(2)集电极选频网络集电极电流
要使输出功率大于等于1.5W,对于输出电阻Rp的取值范围为
在本实验中选取。
并联谐振电路如下图 1-4 所示。
对于并联谐振回路有:
通过计算,我们选取
L=79nH, C=0.8nF
(3)对于输入匹配网络
为了得到最大的电源输出功率,使得处于最佳匹配状态,则有输入输出阻抗都为50Ω,
输出匹配网络设计:
将输出阻抗 50 Ω 转换到 30 Ω ,这里采用 L 型匹配网络。
利用串\并阻抗等效互换,由下公式可有:
计算可得:
C=130pF L=0.19uH
对于谐振功率放大器,选频网络的 Q 值越高越好,为此在匹配网络中改动
由原理图使其中下式成立:
在这里选取值。
L1 = 0.85 uH , C1= 96.5pF
输入匹配网络设计
在 PSpice 中对图 1-8 三极管基极加入信号源,设置频率 f = 20MHz ,通过仿真观察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电流波形,大致确定Vs = .7V 电源内阻 Zs = 50Ω ,对于电流取出 Ii 中的 基频成分 I [1] 则仿真后得到基极电压和电流波形为图 1-10、图 1-11 所示。
图 1-10 基极电流\电压波形图
图 1-11 基极电流\电压频谱图
由输出波形图测量可得:
(其中 I[1]表示电流的基频分量)
则输入等效阻抗为:
因此,设计要求则应该从 Ω 匹配到 50Ω 的输入阻抗。
在这里我们选择π 型匹配网络来进行 82Ω 到 50Ω 的匹配设计原理图如下
各个元件转换表达式为:
在本实验设计中, RL = 51.132Ω, Re = 50Ω ,
并假定Qe1 =3,则计算得到:
L=239nH, C2=477pF,
通过反复调节最终确定:
C0=100pF, C1=310pF。
(4)整体电路仿真分析
最终系统整体电路图如图所示:
四、仿真结果计算分析
图 1-15 集电极电流和电压、 R2 电压波形图
图 1-16 集电极电流和电压、 R2 电压频谱图
由图 1-15 及图 1-16 可得,三极管集电极在 0、20MHz、40MHz时的电压电流值,如下示:
R2 两端输出电压值为
对于输入的信号,可测得
由以上数据,则可求得:
谐振功率放大器有直流功率为
交流输出信号的功率为
由于输出匹配网络为理想电容、电感组成,因此,匹配网络的插入损耗等于0,所以集电极的耗散功率为
集电极的效率为
输入信号的功率为
二次谐波失真为
功率增益为
五、实验收获与体会
这次实验是第一次通信电路的仿真实验,也是我第一次碰到OrCAD软件,在第一次使用这个软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花费了许多时间,用了一天才终于学会基本操作。听说OrCAD比较专业,在以后开发中经常使用,我觉得我的努力又是值得的。
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复习课文,仿真实验基于课本,不熟悉原理就会无从下手。虽然没有预习报告,下次也有让真预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