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分析

论文,数学,高三 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分析 赵卫生 湖北省汉川市实验高中 近几年,湖北省高考压轴题多以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形式加以考查。导数在高中主要被用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是连接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桥梁。函数的单调性与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变化息息相关,与此类似,不等式既可以表示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又可以表示函数值的不等关系。特别是不等式形式灵活,变化多样,在构造函数时需要学生大胆的创新能力与缜密的思维能力。所以,将导数与不等式联系起来,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受到高考出题者的亲睐。通常考查的知识点有数学归纳法,柯西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二次求导等知识。从形式上而言,通常第一问是“证明”,第二问应用第一问的结论,第三问“结论”推广。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以期能对教师探究性教学工作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关键词】导数,不等式证明,贝努利不等式 例1.(2013湖北高考理科第22题)设n是正整数,r为正有理数。 (1)求函数的最小值。 (2)证明: (3)设,记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 ,令求的值。 (参考数据:) 解:(1)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所以,。 由(1)知,当时,有,即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当且时,有。(*)上式即是贝努利不等式。 令,得,整理得; 同理,令,得,整理得。 综合知,。 由第(2)问的结论,令,n分别取81、82、83、84、……,125,得: …… 以上累加,得 即210.2S210.9, 【点评】:该题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的出题背景为贝努利不等式,变形推导过程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难,第三问用到第二问的结论,用累加法,可以较顺利的得出结论。 类似题:(2007湖北高考数学理科第21题)已知为正整数, (I)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II)对于,已知, 求证:; (III)求出满足等式的所有正整数。 (解答略) 例2.(武汉市2013界毕业生4月调研测试卷第22题) (I)已知函数,求的最大值; (II)证明:,其中,且; (III)证明: 其中,且。 解:(I),令,得, 幂函数为上的单调递减函数,,即。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则。 (II)由(I)知,,令,有 ,即,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得,即 。 (III)由(II)知,, 令,有 当取时,以上累加得: ,即是: ,得证。 【点评】:第一问的结论,就是贝努利不等式,第二问直接应用该结论,将要证明的结论形式深入变形,不难得出要构造的函数模型。第三问是第二问结论的推广。该4月调考题与2013年高考题如此雷同,似乎有着某种强烈的暗示。 例3.(2013年襄阳3月调考第22题)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极值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求证: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解:(1), 当时,;当时,。 。即极值点为,解之得。 即当时,恒成立。 记,则, 在上恒成立,在上单调递增。 则,所以,。 由(2)知恒成立,有, 令,得, 当时,以上累加得, 即,所以,。 【点评】:第一问直接用导数考查所给函数的极值,进而顺利解决的取值范围。由第一问的结论: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第二问分离出参数之后,构造新函数,运用二次求导的技巧,得出在上单调递增后,轻松求得的取值范围。第三问,运用第二问的结论,取等于2后,将不等式变形,放缩,令,再用累加法得出所要的形式,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例4.(2013黄冈3月调考第22题)设。 (I)若对一切恒成立,求的最大值; (II)设,且是曲线上任意两点。若对任意的,直线AB的斜率恒大于常数,求的取值范围; (III)求证:。 解:(I),令,得,即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对任意的恒成立,解之,得。所以,的最大值为1。 (II), 。 由直线AB的斜率恒大于,知。 (III)由(I)知恒成立,即, 令, 得,有,以上累加得: , 所以,。 【点评】:第一问由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出题中规中矩。第二问,由导数的几何性质得出正确结论也似乎不难。第三问,由第一问的结论,取,得,令后,再次用累加法得出所求的不等式。 例5.(2012全国高考天津卷第22题)已知函数的最小值为0,其中。 (I)求的值; (II)若对任意的,有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 (III)证明:。 解:(I)的定义域

文档评论(0)

xinghua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