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湾人喜欢创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何台湾人喜欢创业

為何台灣人喜歡創業?當政府、學校、年輕人鋪天蓋地瘋創業,台灣的新創企業卻常撐不到五年就宣布陣亡,造成台灣企業和人口一樣逐漸老化。「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什麼是讓創意與創新成長的關鍵?「我大學就在想,為什麼不能『以才會友』?」江前緯笑著回憶創業的動心起念。二十六歲的江前緯,台大社會系畢業,在科技公司做了八個月的業務便毅然辭職,放棄一年七十萬台幣高薪,只為了讓大學時的創意落地生根。為了讓有心要跨領域學習的人不必花大錢補習,江前緯和好友一起打造「Skillhopping技能交換學習平台」,利用社群概念,媒合想交換才藝的網友。近來,像江前緯一樣懷抱理想,選擇走不一樣的路的有志青年愈來愈多了。在全球,新創事業被公認是創造就業、引入經濟活水的最佳方式。在台灣,政府、學校、年輕世代瘋創業,然而,每天早上叫醒有志青年的不只是夢想,還有如影隨形的失敗陰影。新創企業如何活下去,不是個別創業者的問題,更是台灣悶經濟的重要解方。台灣人愛創業,失敗率也高全球創業觀察(GEM)最新年度報告指出,台灣參與新創事業的工作人口比例高達八.二%,僅次於美國,幾乎是日本、韓國的兩倍。但受歇業影響的人數佔工作人口比例卻高於美國。(見表現象1)過去十年,台灣創業率與歇業率的差距,始終無法回到一九九五年以前的五個百分點以上(見表現象2)。主要理由就是,創業率下滑的同時,公司歇業率卻攀升。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進一步發現,新創企業是歇業的高風險群。他指出,九○年代初期,新創企業和現存企業的資本額相去不遠。但從九六年開始,現存企業的平均資本額就不斷拉高,去年直逼三千四百萬元,新創企業和歇業企業的資本額卻在五百萬元上下(見表現象4)。「現在存活下來的企業都是資本額比較大的企業,新創企業就是倒的那一批」林宗弘解讀。另一個佐證是,台灣未滿五年的企業佔比明顯下滑,超過二十年的企業佔比則不斷上升。(見表現象3)新創事業夭折,老企業續存,造成台灣企業和人口一樣逐漸老化。台灣新創企業夭折率為什麼高?是法規大環境、人才視野,到文化民情三方交雜的結果。病因一:法規僵化,限縮資金彈性台灣股權結構彈性不足,讓創業者不易取得資金。而在眾多法令中,最令創業團隊與投資人頭痛的就數「股票面額」。我國「公司法」明訂,公司每張股票價錢必須一致。這讓擁有技術卻沒有錢的知識型企業,常覺得不平。在英美沒有面額制度。譬如,一個資本額一百萬元的企業,擁有技術的創業團隊自己雖然只出十萬元,但它可以發行每張一元的股票給自己,而賣給投資人每張十元的股票。如此一來,即使投資人出資九十萬元,還是只有四七%的股權。但在台灣,若原本持有百分之百股權的創業團隊出資十萬元,而後投資人出資九十萬元,創業團隊的股權就會被稀釋到一○%。美國從二十世紀初就採用無面額制,日本則在二○○一年後全面採行。就連長年採用面額制的香港,也在二○一四年三月宣布廢除,讓企業籌資的彈性更大。除了面額限制,台灣法規對特別股、可轉換公司債發行也多有限制,更限縮了小公司的籌資管道。「(在台灣)有錢人是大爺,台灣的習慣和法制沒有保障創辦人,」生態綠共同創辦人余宛如無奈地說。為了不要因為股權被稀釋而失去經營權,她曾忍痛推掉送上門的資金。余宛如直言,資金是子彈,外國企業能做大,就是因為資本化程度好,一創業就有資金。台灣資金募集綁手綁腳,很難鼓勵創業。矽谷知名創業育成加速器「500 Startups」駐台創業家程希瑾也說,台灣法規複雜,會讓設在台灣的新創公司很難取得國外投資。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處長詹方冠坦言,台灣法制亟需調整,但卻對於冗長的修法程序無能為力。主管「公司法」的經濟部,不願修改函釋,堅持要經過立法院修法是主因。國發會法制協調中心科長吳家林義憤填膺地拿出研究報告說,其實特別股和可轉換公司債的規定,根本是十三年前經濟部函釋的結果。「法律沒有規定不可以,是它解釋不可以,函釋的位階居然可以限制法律,」他點名經濟部不願意修改早年立下的函釋,反而選擇成本高的修法途徑。修改函釋最快只要一週,一個月內就能公布,修法卻得等三年。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陳秘順堅稱,經濟部對「公司法」的解釋沒有問題。「制度上的設計就是如此,跟函釋沒有關係,」他說。陳秘順進一步指出,他理解新創事業的考量,但修改法規會影響到其他業者,必須較為慎重。病因二:國際視野不足,開拓市場難然而,即使順利鬆綁法規,自己沒有兩把刷子,錢也未必會到位。近年來,台灣創業團隊逐漸打出知名度,吸引不少國際創投來台看案子。今年,美國的紅杉資本在台灣投下第一案,矽谷創業加速器500 Startups也在台灣駐點。但它們卻看見台灣創業者的缺陷。程希瑾觀察,有些台灣創業者對自己的產業其實不夠了解。她解釋,國外創投對各產業都看重不同的指標,例如,電子商務的重點是註冊用戶數、下單人數等。台灣創業家要多了解國外創投評估公司價值的方式,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