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格心理学是如何理解攻击性的
人格心理学学是如何解释“攻击性”的?特质论A型人格的3个特点之一:在对待挫折情境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敌意
(1) 研究者有时又把“敌意”称为“攻击性”
a.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倾向,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
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主要研究社会情境和攻击的关系及攻击的预防、干预等问题。
b.攻击性的行为特征
是一种行为而非情绪或动机
仅限于对生物体的伤害
是有意的伤害行为
被伤害者不愿接受
c.攻击者的人格特征
Shoham研究发现,暴力罪犯有以下人格特征: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喜寻求刺激、缺乏自信与自尊、应付现实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差
d.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者认为,女性的攻击性低于男性;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性别差异不明显
大量研究都表明,男女两性在攻击行为的开端、方式、发展过程及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孩之间的攻击性冲突要比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和女孩与女孩之间的多得多
女性的攻击行为更多地是使用间接的和言语的攻击,而男性普遍使用直接的身体攻击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在2~2.5岁时就可表现出来,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攻击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
进入中学后,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采用暴力方式来表现攻击行为
e.攻击行为的年龄差异
在攻击类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性攻击行为逐步减少而言语攻击行为逐步增多;工具性攻击行为逐步减少,敌意性攻击行为逐步增多
在攻击行为意图归因上,年长的儿童能根据不同的攻击意图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而年幼儿童的行为反应没有区别
f. 攻击行为的起因差异
婴儿期:身体上的不适和企图寻求注意的需求
3—4岁:强制性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
4—6岁:同伴之间的冲突
g. 攻击行为的其他差异
独生与非独生幼儿的攻击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母亲教育方式中的拒绝性存在显著差异
生理取向的攻击性内分泌学研究
雄性激素,尤其是睾丸酮,与攻击行为的形成与表达有关
血清中酒精成分高或糖成分低能提高攻击行为
2.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研究
大脑某些区域被破坏,如杏仁核
攻击行为个体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正常组,异常类型以慢波为主
3. 神经生化研究
儿茶酚胺水平异常会损害个体对预期惩罚的恐惧反应,而易导致攻击行为
脑脊液中5-羟基吲哚乙酸水平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
遗传取向的攻击性Freud 的天赋攻击性
认为人类受两种生而具有的本能的支配: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使人的生命得以产生及延续
死的本能驱使人们指向自我或他人的瓦解或毁灭
认为人类需要通过攻击来使死亡本能的力量远离自我,即死亡本能间接地导致了指向他人的攻击行为
在Freud看来,攻击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进化人格心理学攻击性
Q: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采取暴力攻击,大多数暴力攻击的受害者是男性
我们所知的最早死于他杀的人是尼安德特(与周口店猿人同时代)的一位男性,他死于5万年前,被从前面刺中左胸(Trinkaus Zimmerman,1982)
1965-1980年,芝加哥的杀人犯中,86%是男性,这些杀人案中80%的受害者也是男性(Daly Wilson,1988)
在各种文化的统计数据中,男性杀人犯占绝大多数,被害者也多为男性(Buss,2005)
进化取向的攻击性Lorenz(奥地利)的本能说
攻击的动因是本能的,这种能量在机体内部可以不断积蓄,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转变为攻击的内在冲动而释放出来
在《论攻击》一书中, Lorenz研究了攻击性行为的自然历史
这种行为是本能的,是由吃食、繁殖、逃跑和攻击这“四大动力”中的一种主要动力促成的
Lorenz研究的是同类物种成员之间的搏斗和威胁,而并非捕食动物对被捕食动物的攻击,也不是被捕食动物对捕食动物的围攻,或是任何一种被迫得走投无路的动物所作的自卫行动
因此, Lorenz在侧重研究同一物种内部发生的攻击行为时,提出了这种攻击性在保护物种方面起着何种功能的问题,最后得出了几种答案:
第一,它能使同一物种的成员均匀地分布在现有区域内,这样每个动物都可以得到足够的食物
第二,同一物种互相竞争的雄性动物之间发生攻击行为,可以确保只有那些最强壮的动物能够留下后代,可以保护自己的家族和群体
最后,攻击性可以建立和维持某一动物群内部的等级关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益的,因为最年长和最有经验的动物能领导这个群体,并将它们所学经验传给后代
这种同一物种内部的攻击性怎样才具有这种生存价值而不会导致伤害和死亡?
大多数攻击行为都是以威胁或追逐这种形式发生的,而并非真正的肉体搏斗
洛伦兹由此推理说,进化使这种搏斗“仪式化”了,因而可以产生上述益处而不会真的造成伤害
攻击性的认知观1.信息加工模型
20世纪80年代初由道奇、理查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VIP
- 《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VIP
- DB63_T 371-2001 蚕豆陵西一寸品种标准(青海省).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10月学习质量检测化学试卷.doc VIP
- 第06课藤野先生(20张PPT).pptx VIP
- 青岛版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漂亮的粘贴画-11-20各数的认识》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关于市民对“广州交警”微信使用情况调查(可编辑).doc VIP
- 画法几何之父蒙日.pdf VIP
- 高中课前三分钟的励志演讲稿.pptx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图解 (前人笔记非常详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