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撰写数学论文
教育科研与论文撰写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周佩青 现代教育需要怎样素质的教师? 教学型 + 科研型 一、撰写教学论文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自身利益的需要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3.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二、论文选题 (一)选题的原则 1.新颖 2.口小 3.简短 4.切文 (二)选题的角度 1.情景创设 2.课堂提问 3.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 5.创新题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品质 6.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7.教学预设与生成 8.数学素养方面: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培养 9.概念的教学、计算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10生活化题材 三、论文的结构 ●题目:题目应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署名:作者有关信息 ●摘要:高度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全篇文章的精华。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 ●关键词:针对论文的内容,选用3—5个关键词。 ●正文:整体结构应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要求观点正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及材料的可靠程度。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1.绪论--提出论点。对本论文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①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②提示内容要点 ③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④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⑤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2.本论--进行论证。论证即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要求结构层次清、论证逻辑强、论据丰富实。一般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 将总论点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论点,逐步深入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学会提问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提问 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提问 鼓励质疑问难,使学生会提问 适时赏识评价,使学生善提问 经历成功体验,使学生爱提问 3.结论--概括结论 四、论文的写作 1.拟订写作提纲。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 ●材料对号入座 2.论述的展开 ●论点要鲜明、突出 ●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 ●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案例一: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开发人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创新教育,而小学创新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①唤起创新意识②培养创新精神;③发展创新能力;④体验创新快乐。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引言: 正文: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如下四部曲 第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什么是创新意识? ●为什么要培养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1.激发好奇心 2.培养好问心 3.保护质疑心 4.树立超越心 第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新 ●什么是创新精神? ●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 ●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法验证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挑战 3.帮助学生撞击成功,增强自信 第三:发展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 ●什么是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1.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 2.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动口 3.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动脑 4.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 第四: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新 结论: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创新的保证,创新快乐是创新的不歇动力。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创新的快乐,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 案例2: 调动各种因素 创设乐学氛围 提出问题:古代学子“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作为千古佳话传颂至今,特别是历代的教书匠们,更是不厌其烦地用以勉励学生。而童年的我以及现在我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几乎无一能达到古人那种玩命学习的境界。古人刻苦攻读的精神,确实令人感佩,但感佩中似乎又夹杂着一种莫名的酸苦。人的童年本应是金色多彩和欢快的,何苦要让他们在痛苦中自我折磨乃至摧残?用苦学精神激励学生无可非议,明代的曹端曾说:“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但十岁上下的学生一般并无通今古的欲望,谁肯用锥子往自己的腿上扎? 作者观点:对苦学表示敬佩,但常人无法做到,何况十岁左右的儿童。大多学生都按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