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第二-1.ppt

  1. 1、本文档共2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摄影第二-1

摄影技术与艺术 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 新闻专业 199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专业 曾就职: 《天水日报》社 中央电视台 著述:1998年〈中国电视四十年---台长专家访谈录〉副主编;2004年〈荧屏靓点---中国百名主持人访谈录〉主编。 创作作品:新闻专题片、纪录片、广告片等。 爱好:摄影、音乐、散文。 座右铭:超越自我。(陈祖德《超越自我》) MB:1380-519-3692 QQ:9640-1116-8 E-mail:weidong1116@ /zhuweidong 2004主编---- 《中国百名主持人访谈录》 2006年冬 吉林拍摄 摄影技术与艺术 一、摄像机概述 一、诞生: 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 1923年发明电子电视摄像管; 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令人 比较满意的摄像机显像管。 俄裔美国科学家 兹沃雷金 二、分期: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1.20世纪30—60年代初,电子管时期。 特点:摄像机全部采用电子管电路,体积庞大,耗电多,笨重,绝大多数为黑白摄像机机,图像质量不高——多用于演播室。 1936年佐尔金的“电视大炮” 2.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期 由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摄像机的体积、重量和各项电性能指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节目范围扩大。 3.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末,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像机的调整和控制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摄像机的功能和画面质量产生了新飞跃,并向数字化和固体化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后——…… 数字和CCD摄像机时期这一时期广播级、专业级和家庭领域的摄像机已全面实现数字化。CCD摄像机完全淘汰了真空管摄像机,成为广播用摄像机的主流。 二、摄像机原理和结构 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变焦距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自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摄像机光—电转换系统的作用是将成像于靶面上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放大、校正和处理,并同时完成信号编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镜 头 原 理 1.光学系统: 分为摄像镜头、滤色片和分光棱镜 a.摄像镜头的作用是将摄取的景物光像成像于摄像器件的光敏靶面上。(包含透镜+遮光片) b.将景物的入射光分解 c.使进入摄像管彩色光的强度和光谱特性符合电视系统的要求。(中性滤色片、色温滤色片、色彩矫正片) 注意:不要直接拍摄太阳,要配备专门的滤色镜。 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焦点:光线穿过凸透镜会聚成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焦距:从透镜中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用毫米表示。 物距:被摄物体与透镜中心的距离。 透镜原理: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可以在相对方向上呈倒立的实象。 景深:能够呈实象的物距范围。 聚焦:变换焦距以寻找实象的过程。 视角:透镜中心与实象的假定垂直面所构成的夹角,又叫视场角。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窄角) 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广角) 景深三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