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13级尖峰山实习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师大13级尖峰山实习报告

课 程: 尖峰山植被土壤实习 学 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成 员: xxx 分 数: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 2015 年 6 月 17 日 尖峰山实习报告 摘 要:高速铁路(HSR)在亚洲和欧洲50 年的发展经验成为今后引进高铁的尝试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探讨三种高铁发展的战略模式:(1)专用通道(例如日本),(2)混合网络— — 国内(例如法国和德国)、国际(例如欧洲联盟),(3)国家综合网络(例如中国和西班牙)。对于这些模型的评估导致了从对专用通道和国内混合模型的普遍积极评价到对国际混合和国家综合网络模型的更多关注和怀疑。当将这些经验教训应用到美国,背景差异会造成直接的应用问题。同时,这三个模型的某些已被证明在其他地方是成功的原理可能适用于美国和其他新的高铁发展。 关键词:高速铁路(HSR);城际交通网络;铁路发展创新 1 研究区概况 尖峰山又称芙蓉峰,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北纬29°13′,东经119°35′,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山体以流纹岩为主,局部地段有石灰岩裸露。土壤以亚热带山地红壤及黄壤为主,基带为红壤,有山地黄壤和粗骨土。 尖峰山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9~17.2℃,7月平均气温21.3~29.1℃,1月平均气温0.6~5.4,年降水量在1500~1800 mm之间。 2 植被状况 2.1 植被群落及其分布 地处北亚热带地区的尖峰山向阳坡以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为主,而阴坡由于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以灌木林为主。阳坡可以划分为5个林相,基带植被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而对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下降,植被类型出现了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方向的变化,但在分布上有一定的交错现象。 尖峰山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是木荷、杜英、杨梅、枫香、马尾松等,优势科为山茶科、壳斗科、樟科、栎科、木兰科、杜鹃科等。在草本层,除了有灌木更新的幼苗之外,常见的有蕨类及莎草科、禾本科的草本植物。藤本植物以常绿的木质中、小型藤本为主,蕨类的植物占有相当的数量。 该群落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层4各层次,其物种多样性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特点。该群落的建群种为木荷、苦槠,枫香、马尾松也占有一定优势;并且群落正处于顶级演替的前期,并未达到最终阶段,将进一步向以木荷、苦槠为优势种的方向发展。 2.2 野外植物的辨识 2.2.1 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摸闻尝看 看,就是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全貌,掌握其叶、茎、花、果和根的特点。看的内容是植物的形、色、眼、点、毛、刺、翅、卷须及断面的特征。“看”是认识植物最重要的手段。 摸,就是用手触摸、揉捻的办法来观察植物。 很多植物经过一摸一揉很快就能够辩认出来,如锡叶藤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很涩,故又叫“涩叶藤”;木贼、笔管草的茎也很涩,可用来打磨金属,所以又叫“锉草”。有些植物摘叶后,叶子就流白色乳汁,如掌叶榕、薜荔等。 嗅,就是用鼻子嗅一嗅植物各种器官发挥出来的气味。根据不同气味来鉴别类似植物,常常需要把叶揉碎、剥开果实、切断根茎。如毛麝香有麝香的气味;薄荷、山香、山薄荷、球花毛麝香有薄荷味。 尝,就是用嘴舌来尝植物,根据舌、喉的感觉来辨别植物。一般应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通常微量而又不吞咽,是不容易引起中毒的,但对某些毒性较大或生物碱含量高的植物,如钩吻、白木香等植物切勿尝试。 2.2.2 恰当的组织与分工 对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要看、记、采,肯定是忙不过来的,为此可让2~3个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用心听讲、仔细观察,在此基础上作适当分工:有的着重于记,有的着重于采,有的负责拍照,回到住地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人的收获,取长补短,求得全面的知识,第二天小组成员互换分工的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得到全面的锻炼。 2.2.3 学会记忆 首先,要学会弃易留难。短短几天要集中认识许多植物,确有一定困难。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要认的植物随手采一枝,握在手中(或放在塑料袋中),利用实习中片刻的空隙反复认识、记忆,并随时把已确认的植物丢掉,保留尚不熟悉的植物,同时再采集教师讲解的新的植物枝条。这样,手头很快丢掉的是自己认识的,留下的则是较难认记的。愈难认、难记的植物在手中保留时间愈长,刺激自己感官的次数愈多,半天之中对难认的植物等于都反复认了好几遍,肯定要比回去后打开一大包标本再从头认起效果好。有的同学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